• 【作者】:范仲淹
  • 【朝代】:宋代


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知识来源:傅德岷 主编.中华诗词鉴赏辞典·爱国卷.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05.第83-84-85页.

  • 注释
  • 赏析

①塞下:泛指边境要塞,此处指作者当时戍守的西北边境。

②衡阳:今湖南衡阳市,相传雁飞至此不再往南,旧城南有回雁峰。

③边声: 边地特有的凄凉悲壮之声。李陵 《答苏武书》: “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

④嶂:像屏障一样的高险的山峰。

⑤燕然: 山名,即今杭爱山 (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东汉窦宪穷追匈奴至此刻石纪功而返。勒: 刻。

⑥羌 (qiāng)管:羌笛,因出自羌 (古代少数民族)地而得名。

公元1040~1043年,作者在西北地区统率军队,抵御西夏的侵扰,就在这时候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

开头“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塞下,指西北边疆地区。衡阳雁,指南归的雁。湖南衡阳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一个“异”字,统帅全篇,是整首词的关键,是核心,全词围绕“异”字,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写景,边声用“四面”,山峦用“千嶂”,云气、落日用“长烟”,城却用“孤”,这几多一少,组成一幅奇异的画面,渲染着苍凉悲壮的边塞秋色,而且在景色中处处蕴涵着诗人的感情。

下片写情,则因景异而引起情异。“浊酒”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一杯”言酒之少,“万里”写家乡之遥,愁多酒少,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但是“燕然未勒归无计”。燕然,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杭爱山。勒,刻。《后汉书·窦宪传》载:汉将军窦宪北击匈奴获胜,曾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而今抗敌尚未取得最后胜利,又怎能离开前方呢? “羌管悠悠霜满地”,又是边塞的秋景;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士兵,思乡念亲愁白了头发,流下了滚滚热泪。整首词写景抒情气魄宏大,苍凉雄壮,意境开阔浑成。邹祗谟在《远志斋词衷》中写道: “‘将军白发征夫泪’,亦复苍凉悲壮,慷慨生哀。”这是唐代一般边塞诗所无法比拟的。

京ICP证040431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60号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8-2025 中国知网(CN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