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无名氏
  • 【朝代】:先秦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知识来源:施忠连 主编.四书五经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 注释
  • 译文
  • 赏析

①蒹葭(jiān jiā):蒹是荻,葭为芦苇。

②人:意中人,所爱恋之人。

③溯洄:逆流而上。

④阻:险阻。

⑤溯游:顺着河流流向,在岸边往下走。

⑥宛:好像。

⑦凄:“萋萋”的假借,形容植物茂盛。

⑧晞(xī):晒干。

⑨湄(méi):水草交接的岸边。

⑩跻(jī):自低而高往上走。

⑪坻(chí):江河中比沚还小但地势高的陆地。

⑫采采:形容植物众多。

⑬已:消失。 

⑭涘(sì):水边岸涯。

⑮右:迂回曲折。

⑯沚(zhǐ):江河中的小块陆地。

芦苇色苍苍,白露凝成霜。据说这个人,在河那一方。逆水去找她,路险道又长。顺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芦花白翻翻,露珠尚未干。据说这个人,在河那一滩。逆水去找她,路险道又难。 顺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间。

芦获密林林,露水滴不停。据说这个人,在河那一汀。逆水去找她,路险道又泞。 顺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坪。

对这首诗的主旨,历来解说不一。有人认为是写爱情,伊人即作者在思念的恋人;有人说是描绘贤人隐居水滨,人慕而思见之诗;还有一种说法是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我们仔细体味诗意,从诗人对伊人如此眷恋、寻访的心情如此急迫来看,此诗应当是一首爱情诗。

诗中人物直抒胸臆,这种以爱一个人、追求一个人,为无需隐秘的思想,为正大光明的行为,不同于近代以前、直至现时尚存残余的汉族男女对情爱羞于启齿的习俗。《诗经》中多有爱情诗,其中情感直率、坦荡、热烈、真挚而不忸怩作态、百般掩藏,说明直至春秋时,我们祖先在未婚时,怀有不同于汉晋唐宋明清时的恋爱婚姻观。

《蒹葭》的诗句意味无穷,它的价值不限于出色地表达爱情。我们完全可以把“伊人”视为各种美好的人、事物和理想的象征,就此而言说此诗描写倾慕贤人者寻访一个隐居的卓越人物也未尝不可。“在水一方”则绝妙地表达了人们企慕、追求美好的事物和理想却终不可得的无限惆怅之情。“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则是人们追求美好理想遇到种种艰难困苦的人生境遇的写照。然而,正如清代文学家方玉润说“玩其词,虽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实求之而不远,思之而即至者”(《诗经原始》),就是说虽然所渴求的目标可望而不可即,但是美好的意象、人物、理想永远存留于心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将永远矢志不移,这就是《蒹葭》的积极意义和价值所在。

京ICP证040431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60号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8-2025 中国知网(CN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