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煜
  • 【朝代】:南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知识来源:王洪 著.中国古代诗歌精译.北京:朝华出版社.1993.第556-557页.

  • 注释
  • 今译

①了:了结,完结。

②故国:指南唐。李煜公元961年即位,976年宋灭南唐。

③雕栏玉砌:指南唐精美的宫殿建筑。雕栏,雕有花纹的栏杆。玉砌:玉般的石阶。朱颜改:脸色已失去往日的红润,面容憔悴。

④问君:自我设问。君:词人自己。

你这美丽的春花呵,何时可以休?你这恼人的秋月呵,何时可以休?你们依旧—— 盛开在春呵,朗照在秋,勾起我多少往事在心头!昨夜东风又一次吹彻了小楼,月儿明明,故国真真不堪回首。那熟悉的雕栏玉砌应该如旧,只有美丽的容颜呵,由春入秋。若问我能有多少哀愁,就象那一江春水向东奔流!

善于设喻是本文的最大特色。

作者使用的比喻多种多样。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鞣(木)以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说明学习的重要性。②正反设喻,如骐骥和驽马,蚓和蟹, “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 等,通过正反对照,用具体的、人们熟悉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③反复设喻。如为了说明 “善假于物”(借助前人经验)强调学习的重要,作者连用了“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以及“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多个不同的比喻,虽然说的是同一个道理,但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设喻又很贴切,读来津津有味。

作者不但使用的比喻多种多样而且运用比喻的形式灵活多变。有的比喻,单说比喻不把道理点破,留给读者思考,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等。有的设喻之后即引出道理,如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为例,引出专心致志的可贵。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设喻作进一步的论证。如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为喻,论证“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作喻,从反面加重论证的分量。

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使用比喻来说理,能使所说的道理生动鲜活,平易近人,既全面深刻,而又不觉重复腻烦,是避免枯燥乏味抽象说教的好办法。

李煜

更多>>

作品鉴赏

更多>>

京ICP证04043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京)字第4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60号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8-2025 中国知网(CN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