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文社科文化中华文化 在大成讲坛,讲出你的精彩!

作品简介:

中国家书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从古到今浩瀚的典籍与文献中,流传下了大量家书,他们体现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人格魅力和性格特征。我国家书的内容极其丰富,从各方面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展现了人们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维系着人间的光芒,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家书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的体现。徜徉在家书文化的汪洋大海中,我们会有别样的风景和吸收不尽的营养,我们对家书价值的认识也将不断深入。

本书第一章介绍了家书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作用。第二章、第三章则凝神细品中国历史上名家家书,我们能感受到其中思想上的大智,伦理上的大善,获得思想震撼和情感共鸣。第四章介绍了互联网时代,平民百姓传承古老家书文化,告诉我们:不论我们所处的时代如何变化,家书文化都是一笔最宝贵的知识财富,任何时候都不应该丢弃的传统。

更多
收起
张雪琼
传承家书文化 守护亲情家园

传承家书文化 守护亲情家园

“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人们在书信往来中除了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获得信息外,其实更重要的是在乎一种感觉:见字如面。而一封措词得体的信也往往会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及其修养。作为一种礼仪和文化,书信往来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一种墨香四溢的生动表现。在所有的书信中,最为人们所常见的便是传递亲情的家书。家书的感人之处,就在于殷殷父母情和拳拳赤子心。家书是亲人间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一种方式,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特殊载体。

科技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极为便捷的生活,一通电话、一个短信、一份Email、微博的分享、微信的祝福、QQ的联系,家在网络中被虚拟。信件,这个古老而又温情的传递情感的方式已渐渐地被大家省略掉。然而那些便捷都缺少了一份温度和一种人情味,体会不出其中的感情和个性。“抢救民间家书,就是传承家书文化,守护亲情家园,用亲情的力量维系家庭的和睦,共建和谐社会。”季羡林先生的这句话,为那些在期盼、惦念时翩然而至的书信勾勒出了一个温柔绵长的影子。

家书表达着我们美好的情感,孩子对父母的感恩可能就是从一封家书开始的。家书也是个人成长、亲子关系、家族发展的见证,它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历史,有着重要保存的意义。家书是真情之至的流露,是面对面的沟通、心与心的交流。它可以反复咀嚼、体会,深刻、深入。一张纸、一支笔,一杯香茗,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柔和的灯光下,静下心来,唤醒、梳理内心的情感,这些融入亲情、友情、爱情的文字在字里行间流淌,有着对心灵的剖析,对生活的期盼,对生命的尊重,对父母的牵挂,对爱侣的思念……家书所表达的感情更为深厚,更为感人,是一种更自然、更有深度、值得细细品味,永远收藏的交流。

从家书中可以出看到一个家庭的家风,从家风又折射出社会民风,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家书所记的都是琐碎的家事,但期盼的却是家和万事兴,期许幼者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期望长者健康、快乐、幸福、长寿,而这些不正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人、一个个具具体体的家庭所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吗?

那些浸透着岁月风尘的家书,纸已泛黄、字已模糊,但真是这些,让我们品味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真正内涵。家书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味道,传递着当时的文化信息和教育意蕴,让我们对家书充满着温暖的期待,重拾那种写信、寄信、盼信的感觉,把家书这个文化传统好好传承、发扬下去。

收起
第1章 家书文化:传统文化的缩影导语

家书,曾经是许多人的至爱。中国人对家书并不陌生,家书的真实、清新、自然,家书中所蕴含的浓浓亲情,犹如一片宁静的田园,让人流连忘返。一封封家书记载了个人和家庭生活的轨迹,更储存着能够反复吸取的丰富的情感营养!

家书文化建设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又是家庭教育的需要,还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意。

收起
1.家书与家书文化小议
杨景春;闫淑红
家书是亲人间遥寄相思、沟通信息的纽带。家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感情最真,没有假大空,无粉饰之谈。人们喜爱家书,是因为家书自身的史料价值和文学欣赏价值,历经时代风雨的淘洗而不褪色,反愈发显示出内在的思想光芒和魅力。书信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们如今已成为一种文化经典,植入国...     详情>>
来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04期 作者:杨景春;闫淑红
2.民间家书的定位及分类探析
张丁
本文结合抢救民间家书的实践对家书和民间家书的概念进行了解析,并将民间家书分为八个大类,认为民间家书是集档案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属性于一体的综合载体,是以家书实物为征集对象、以家书文化为传承对象、以家书内容和形式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对民间家...     详情>>
来源:《山西档案》 2012年第02期 作者:张丁
3.小议中国古代家书文化
高小慧
<正>书信是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方式,最早在周朝开始出现。相传三千多年前,周幽王性情残暴,喜怒无常,宠信绝代佳人褒姒而把自己的王后申后幽禁在冷宫。申后遂用宫女之计,为太子"修书"一封,商量废除褒姒的计谋。"书",最早并不作书信之解,而是作动词用,是写的意思。后来才作名词...     详情>>
来源:《寻根》 2015年第06期 作者:高小慧
4.从寻常人家登上大雅之堂——传统家书潜在价值日益凸现
宽和;董凡
2005年4月10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遗产抢救工程办公室、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文物报》社、《炎黄春秋》杂志社等单位共同发起的抢救民间家书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主办单位宣布:面向海内外公开征集散落在民间的中国家书,通过举行一系列活动,充分挖掘民间家书的价值,...     详情>>
来源:《收藏界》 2005年第06期 作者:宽和;董凡
第2章 名家家书:别样的历史呈现导语

家书不仅是亲人之间传情达意的最好方式,它还能起到家庭教育的作用。历史上以家书为教育手段被后人誉为美谈的更是不在少数,那些浸透着岁月风尘的家书,虽然纸已泛黄、字已模糊,但正是这些家书,传达了他们父子之间深厚的情感,督促着后辈子孙用功读书,更是充满了睿智和人性的光彩,是最生动的家庭教育、人格教育读本。

收起
1.从《板桥家书》看郑板桥的家庭教育思想
巩淑芳
<正>《板桥家书》是清代以来平民色彩最浓的家书。在其时就有"有村镇处有板桥,有水井处有郑燮"之称誉。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是     详情>>
来源:《兰台世界》 2010年第15期 作者:巩淑芳
2.《梁启超家书》中微励教育思想初探
卢文丰
出生于广东江门市新会一个乡村的梁启超,不仅自己在近代中国多个领域建树卓著,同时为人称道的是他非常成功地教育了9个卓有成就的子女。他是怎么"管理"和教育引导9个性格各异、志趣不同的子女走向成功和幸福的?通过解读他的《梁启超家书》,借用管理学的"微励理论"(Nudge Theory),由于他的孩子...     详情>>
来源:《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01期 作者:卢文丰
3.从《曾国藩家书》看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
刘丛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注重修身养性;读书治学;谦虚谨慎;勤俭持家。当代家庭教育应汲取传统文化精华,以培养良好向善的人性为目标。     详情>>
来源:《兰台世界》 2012年第09期 作者:刘丛
4.《傅雷家书》中的家庭启蒙教育哲学
曹斌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学家、文艺家,他的家庭教育观影响深远。目前在我国比较流行的家庭教育是"三道教育",即"为生之道、为人之道、为学之道"。本文立足于教育哲学中的家庭教育(三道教育),在详细解读《傅雷家书》的前提下,分别对"为生之道""为人之道""为学之道"进行了进一步的解析。     详情>>
来源:《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05期 作者:曹斌
5.林则徐两封未曾发表的书信——教子与驱夷
王铁藩
<正> 林则徐一生所写的信札,据其《日记》判断当有二千封以上,而存世的,估计至少有一千封左右。目前已被公开发表的,据《林则徐书简》、《林则徐书札手迹选》、《林则徐信稿》三书计算,有668封。其他尚分散在各地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学术机构和(私人)收藏家手中。自上列三书发表后陆续...     详情>>
来源:《福建学刊》 1992年第03期 作者:王铁藩
6.家书中的父教:《柳亚子家书》浅探
陆文龙
柳亚子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人、社会活动家和民主人士。他以独特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子女走上成功的道路。柳亚子的家庭教育观不仅体现在自己的文章中,也体现在他写给子女的大量书信中。他的家庭教育观的形成受多重因素影响,同时也反映出近代家庭教育的转变。     详情>>
来源:《德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03期 作者:陆文龙
7.毛泽东家书中的家风传承
王为衡
<正>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仅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家风家教方面也堪称一代典范。许多时候,他对子女、对亲友的家风教育主要是通过家书来实现的。在这一封封家书中,毛泽东总是循循善诱地与子女谈读书学习,谈为人处世,谈立志励志。今天,我们再细细品读这些入情入理的家书,依...     详情>>
来源:《前线》 2014年第03期 作者:王为衡
8.小家书中的大道理——从家书看刘少奇教育子女的几个观点
魏芬
刘少奇1950年至1963年间写给子女的书信有多封存世。在这些家书中,刘少奇提出了许多家庭教育的观点。主要有如下几个:"解决世界观问题是很要紧的";"丝毫不搞特殊化";"解决思想问题,不能操之过急"。这些观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刘少奇在子女家庭教育方面的优良风范和高超艺术,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详情>>
来源:《党的文献》 2013年第05期 作者:魏芬
9.从《家书》看陈宏谋的家教思想
张俊杰
《陈宏谋家书》收集了清代康乾时期杰出政治家与思想家陈宏谋写给其家中亲人的20封亲笔书信。信中,陈宏谋教导其子孙要讲求孝悌、立志高远、毋苟安自足和克勤克俭、力戒骄奢,并以身作则,躬身践履,具体反映了陈宏谋的家教思想,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     详情>>
来源:《传承》 2010年第27期 作者:张俊杰
第3章 家书哲理:人生智慧的宝典导语

道德修养乃为人之本、处世之基。这一封封充满着人生哲理的家书,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将理想与现实、社会与人生的深刻洞察付诸笔端,小家书中有大道理,浓缩了作者的人生经验与高度智慧……

收起
1.从家书看郑板桥的为人处世之道
蔺晚茹
郑板桥(1693—1756年),清代著名的"扬州八怪"之首。诗书画闻名于世,被称为"三绝"。除此之外,他还书写了60多封家书。他的家书作为家书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学习价值。可以展现出艺术"怪"才光环掩盖下,一个慈爱有道、特识率真、仁爱清廉的儒士形象。家书作为郑板桥创作的一种特殊文本,在某...     详情>>
来源:《戏剧之家》 2015年第16期 作者:蔺晚茹
2.曾国藩的保家保身之道——浅析曾国藩的处世哲学与思想
孙鹏辉
1851年-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险些推翻了满清的统治,除了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导致其失败的必然性,汉族官僚曾国藩统帅的湘军也成了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然而平定太平天国,缔造同治中兴的曾国藩却没有如蓝玉,李善长,鳌拜等一系列重臣权臣功成身死,这与他的处世哲学与思想是分不开的。而...     详情>>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年第09期 作者:孙鹏辉
3.《曾国藩家书》中的美育思想
蒋明宏;张婷婷
《曾国藩家书》记载了曾国藩道光年间至同治年间30多年的从政生涯及前线生活,是曾国藩治国、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国藩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顺应子弟的天赋兴趣,通过引经据典的方式,以家书为媒介向子孙后代传递了他关于"仁爱"的人性美、"立身处世"的行为美、以及诗文书法的文艺美等思想...     详情>>
来源:《重庆社会科学》 2015年第07期 作者:蒋明宏;张婷婷
4.《曾国藩家书》中的养生思想
张淑贤 ;赖其...
<正>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清末湘军首领,绞杀太平军的重要人物。他曾从倭仁等讲习程朱理学,并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江南制造局等军事工业。 除此之外,曾国藩在个人生活中比较注重养生,其思想和做法在他的家书中均有体现。鉴于《曾国藩家书》中关于养生的论述有可供借鉴之处,...     详情>>
来源:《体育文史》 1991年第06期 作者:张淑贤 ;赖其...
5.《傅雷家书》37条金句
<正>《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活之真的洞察、对生命之美的关照。以下是《傅雷家书》中的三十七条金句:     详情>>
来源:《记者观察》 2015年第01期 作者:
6.梁实秋家书中的冷暖人生
张华;马若飞
将梁实秋先生定位于古典与浪漫之间,未能确切涵盖他的整个人生。文章通过对梁先生家书的解读,可以真切感知其八十余年的人生冷暖,可以更好地理解梁实秋先生的真正心境。     详情>>
来源:《邵阳学院学报》 2006年第05期 作者:张华;马若飞
7.郭沫若早年家书(一九一三年十月——一九一四年十二月)
黄高彬;唐明中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把郭老一部份早年的家书介绍给读者。六十年前,郭老东渡日本留学期间,眷恋祖国,怀念亲人,家书频传。岁月峥嵘,其间虽有纷飞的战火,国民党的迫害,“四人帮”的浩劫,然而至今却也有相当部份郭老亲笔手书的家信,为乐山文管所搜集、保留、珍藏了下来,这实在值得庆幸! 二十世纪...     详情>>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1979年第04期 作者:黄高彬;唐明中
第4章 百姓家书:传承文化述亲情导语

家书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传承家书文化、守护中华文明的瑰宝,让更多、更有意义的家书文化在我们这一辈人的手里续写,让以汉字书写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得到更广泛的关注,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使命。

收起
1.传承好家风 延续民族文明之魂
郭震海
<正>家风,或曰"家训",作为一个家庭或家族中智慧的先辈们,在长期的劳作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和处世之道,一代接着一代言传身教,或口口相告,或竹帛成书,如奔流不息的黄河水,穿越浩浩荡荡的历史烟云得以延续,成为中华民族最优良的传统。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刘向的《诫子歆...     详情>>
来源:《领导科学论坛》 2015年第22期 作者:郭震海
2.佳节守岗倍思亲 家书一封抵万金
钱培坚;宋长星
【新闻实录】$$  这里有别样关怀$$   日前,上海长宁区总工会与区建设委员会一起,在长联环境卫生汽车运输服务公司举行了农民工家书集中投寄活动,200多封书信、录像光盘以及区总工会的慰问信被投入邮箱。$$   据了解,长宁区有近10万名农民工,其中相当一部分在     详情>>
来源:《工人日报》 2007-02-13 作者:钱培坚;宋长星
3.家书抵万金 真情寄安全
刘洪泉
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铁厂是一个融烧结、造球、产铁及发电等综合配套的生产单位,现有职工7300人,其中女工1568人,占职工人数的21.48%。2006年下半年以来,面对艰巨的生产、基建任务和公司下达的新一轮挖潜增效计划目标,厂工会女工委员会在全体女工中开展了以 “增进和谐     详情>>
来源:《现代物流报》 2007-06-13 作者:刘洪泉
4.亲子家书:文化“润物细无声”——来自耕读人家的博客
<正>妈妈:今天跟你说的可能有些"政治不正确",不过只是我个人的有感而发。大年初一的时候,巴黎春天百货专门为中国游客举办了一场舞龙舞狮的表演,商场的领导层全部     详情>>
来源:《党员干部之友》 2012年第03期 作者:
5.品味家书中的浓浓亲情——沈阳军区某机步旅官兵收藏家信...
李祥辉;孙群才
<正>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在充斥着QQ、电邮和手机短信的这个时代,书信离人们似乎已经越来越远,但沈阳军区某机步旅多年来在官兵中持续开展以"家书"为主题的亲情活动。如今,写家信、读家信、收藏家信,成为该旅很多官兵自觉养成的习惯,家信对其而言已然成为军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官...     详情>>
来源:《军营文化天地》 2014年第02期 作者:李祥辉;孙群才
价格:¥29.50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