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今年7月,我又一次来到了首都北京,来到北京免不了要行走各种宫殿、庙宇、大院,穿梭于那些古典建筑之间,我们常常会发现这些古建筑的屋脊上装饰着各种奇形怪状的兽件,你是否会感到好奇?心中会不会蹦出这样的疑问:它们是什么,有什么来历,为什么要将它们放在屋脊上……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那么就让我们静静点击鼠标,跟随我一起探索这些神秘的飞檐脊兽吧!
神秘的古建筑
有些古代建筑的屋檐上会雕刻着神兽,尤其是故宫的众多宫殿,基本每个宫殿的屋檐上都有神兽的身影。
这些古建筑屋脊上的小动物一般叫做屋脊走兽、檐角走兽、仙人走兽、垂脊吻等,古建行内部也称为小跑或“走投无路”。它们已经“走”到了檐角的最前端,再向前一步就 会掉下去,真的是走投无路的。把这些小兽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处,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还含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之意。古人把建筑装饰上这些走兽, 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
这些小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吉祥兽数量的不同, 在小仙人之后,坐姿排列着一队小动物,根据建筑规模和等级不同而数目有所不同,多为一、三、五、七、九等单数,最多故宫太和殿在最后增加了一个行什。数目 越多,表示级别越高。拿故宫来说,太和殿用了十个,天下无二;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宫,地位仅次于太和殿,用九个;中和殿是用七个;坤宁宫原是皇 后的寝宫,用七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用五个;某些配殿,用三个甚至一个。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探访这些屋脊上的小神兽吧!
收起古脊兽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据考证,垂脊兽是依据明永乐年间营造工匠“阮安、杨琼、蒯祥”的研究,形成的北京城的房脊装饰。在垂脊上有垂兽,在岔脊上有截兽,这些统称“兽头”。脊兽按类别分为跑兽、垂兽、“仙人”及鸱吻,合称“脊兽”。其中正脊上安放吻兽或望兽,垂脊上安放垂兽,戗脊上安放戗兽,另在屋脊边缘处安放仙人走兽。(韩顺发《古建上的怪兽》)垂兽单指蛮吻,也叫哜吻,传说它性格好高骛远,喜欢登高眺望,所以把它放在跑兽的上端。
收起关于仙人骑凤有两种传说。一种传说为:齐国国君齐闵王,一次作战中失败,来到一条大河岸边,走投无路,后边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突然,一只大鸟飞到眼前,齐王急忙骑上大鸟,渡过大河,逢凶化吉。古人把它放在建筑脊端,也表示骑凤飞行,逢凶化吉,会带来绝处逢生的好运。
收起龙能在水里游,云中飞,陆上走,龙的角似鹿、鳞似鱼、爪似鹰。龙是中国古代图腾,唐宋视为祥瑞的象征,明清将之象征帝王,皇帝称自己为真龙天子,由此这龙是皇权的象征。除紫禁城外,其他建筑不得使用龙,也叫鸱吻。
收起凤是一种仁鸟,是祥瑞的象征,它的出现预兆天下太平,人们生活幸福美满。”据《史记》:“凤凰不与燕雀为群。”这里充分反映了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比喻有圣德之人,亦是皇后的代称。
收起狮子是“猛”、“仁”兼具的瑞兽。《传灯录》记载:“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狮子作吼,群兽慑伏。”狮子作吼,群兽慑服,乃镇山之王,寓意勇猛威严,在寺院中又有护法意,寓示佛法威力无穷。
收起意为神马,与海马均为古代神话中吉祥的化身,象征日行千里,追风逐日。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忠勇之兽。汉朝时,对来自西域良马的统称。 将其形象用于殿脊之上,有种傲视群雄,开拓疆土的气势。
收起也称为落龙子,象征忠勇吉祥,智慧与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
收起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的猛兽,也有说为龙的九子之一。它头披长长的鬃毛,因此又名“披头”,狻猊,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传说能食虎豹,有率从百兽之意。
收起狎鱼是海中异兽,与下雨谐音,龙鱼的一种,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
《山海经》中说,沃野北面有一种龙鱼,能生活在水中,也能休息在丘陵上。龙鱼姿态像鲤鱼,但长着一只角。由于龙鱼水陆两栖,姿态独特,所以有神人乘上龙鱼去遨游神州。据传,古代黄帝就骑着龙鱼上天去见西王母。龙鱼实为后来鱼龙之变和鲤鱼跳龙门故事的雏形。
关于狎鱼网上资料不多。
收起有神羊之称,为独角,又称一角羊。《神异经》云:“东北荒中有兽如羊,一角,毛青,四足,性忠直。见人斗则触不直,闻人论则咋不正。”因善于辨别是非曲直,力大无比,古时的法官曾戴獬豸冠,以示善断邪正。将它用在殿脊上装饰,象征公正无私,又有压邪之意。
收起传说中是一种虬龙,据《宸垣识略》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螭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与押鱼作用相同,它是一种除祸灭灾的吉祥雨镇物,立于殿脊之上意有镇邪、护宅之功用。
收起行什,只在太和殿出现,它是举世无双的第十只角兽,大家不知道给它起什么名字,看它排行第十,就叫它:行什。清代人说它是猴子,其实,它有翅膀,手拿金刚宝杵,会降魔。它是传说中雷震子的化身。
收起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