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张献忠多有奇闻异事流传,如入川屠蜀、江中沉宝、掩旗息鼓等。他于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即帝位,年号大顺。1646年,清军南下,张献忠引兵拒战,在西充凤凰山被流矢击中而死。其死后留下一大批宝藏,至今不明下落……本文集精选了众多史学家评述张献忠的文献,希望能为喜爱和研究张献忠的读者有所帮助。
更多
收起
+关注
第1章 张献忠的生平
1.浅谈张献忠的形象
<正>读过小说《李自成》的人,都对张献忠这个栩栩如生的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姚雪垠同志以绝妙的文笔,为我们勾勒了一位相当成功的,十分丰满的,具有浓厚现实主义色采的明末农民义军领袖的典型形象.一小说《李自成》中的张献忠,是一位著名的农民革命领袖人物.在明末声势浩大,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
详情>>
来源:《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
1978年第Z1期
作者:周颐厚;黎敏茜
2.张献忠名号、籍贯和年龄小考
<正> 张献忠有“献忠”、“秉吾”、“敬轩”、“黄虎”、“西营八大王”、“八大王”、“西王”、“秦王”等名号。献忠这个名,据《尾蔗丛谈》说,是他五岁时,他的父亲将其送到私塾读书时改定的。“延安府肤施县有林生者,……舌耕于金明驿之东土桥。……张翁送其子入塾从读,改名献忠。”《井蛙...
详情>>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1982年第04期
作者:王纲
3.张献忠多面性人格——张献忠帝蜀实情考之三
<正>一、人性一面张献忠原是讲情义的人,颇有人情味。吴伟业《绥寇纪略》说,他青年时在总兵王威手下当兵,有一次犯了军纪,与同辈共18人被绑起来,就要开刀问
详情>>
来源:《文史杂志》
2010年第02期
作者:冯广宏
4.张献忠轶闻
<正> 明末农民大起义的著名领袖张献忠,生于1606年(万历三十四年)9月(农历八月)21日(丁已二十一日)亥时,是陕西省肤施县人。他长得面黄长身虎颔长髯及胸,人号“黄虎”。他性情“傈劲果决”,是一个非常强悍果断的人,在起义军将领中有一个外号,叫“八大王”。他作战勇猛又机谋善断,比李自成更有...
详情>>
来源:《文史杂志》
1986年第02期
作者:李祖桓
5.张献忠——农夫,武夫,屠夫
<正>张献忠是明末清初与李自成同时的一支起义军的领袖,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清代以来包括《明史》在内的众多史料有张献忠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的记载,四川民间流传有很多张献忠的传说,也大多是关于他嗜杀成性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史学界对张献忠的定位是农民起义领袖,
详情>>
来源:《百科知识》
2008年第02期
作者:曹世瑞
第2章 戎马一生
1.张献忠三峡战事述论
张献忠曾长期转战三峡地区 ,主要有 1 634年的夔州之战、1 640年的奉节土地岭之战和 1 641年的开县黄陵城之战。这些战役促进了明末大起义高潮的到来 ,锻炼了张献忠的战斗意志 ,使他在战略策略上逐渐成熟起来 ,为大西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详情>>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02年第04期
作者:滕新才
2.张献忠率军入川转战史实及次数考
明末李自成、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军多次转战入川,对四川社会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张献忠率军几进几出四川,最后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其影响更为巨大。"张献忠屠蜀"的传说流传至今,民间津津乐道;"湖广填四川",清初大移民,为今地方史研究的热门课题。张献忠率军转战入川是四次或五次,史界...
详情>>
来源:《军事历史研究》
2011年第02期
作者:李映发
3.张献忠进军江西初探
<正>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九月底,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进军江西,三个来月的时间横扫了江西西部和中部的广大地区,攻克了十几个府县,建立了地方性的农民政权。张献忠的这次行动沉重地打击了明王朝的统治,给江西历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详情>>
来源:《江西师院学报》
1983年第03期
作者:单文彬;汪锡鹏
4.张献忠袭取襄阳战略初探
<正> 中国长期封建社会历史中,发生过多次全国大规模农民战争。起义的英雅们叱咤风云,在广阔的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给统治阶级以摧毁性打击。他们高超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本领,由于封建史家的偏见和仇恨,没有也不可能被正面而又系统的记述下来。这份宝贵的军事遗产大多被淹没...
详情>>
来源:《军事历史研究》
1988年第03期
作者:周世昌
5.张献忠智歼明督师杨嗣昌的斗争
<正> 杨嗣昌是明末镇压农民起义军最凶悍的刽子手之一。他是陕西总督杨鹤的儿子,出身于“将门世家”,有着丰富的政治、军事斗争经验,深得明统治者的器重和信任。崇祯十二年(1639年)十月,他以兵部尚书受命督师,大誓三军,专责镇压张献忠部农民起义军,气势凶横,不可一世。但是,经过一年多斗争的结...
详情>>
来源:《山东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79年第03期
作者:孙祚民
6.张献忠“以走致敌”与黄陵城大捷
<正>崇祯十三年(1640年)八月,张献忠在奉节土地岭(今重庆奉节县竹园镇)全歼京营总兵张应元、汪云凤所部,一举突破湖广竹溪、房县(均在今湖北)与四川大宁(今重庆巫溪)、大昌(今重庆巫山县大昌镇)交界的三十二隘口,长驱直入四川,使明朝官军在战略决策上产生了很大分歧。四川巡抚邵捷春...
详情>>
来源:《文史杂志》
2002年第06期
作者:滕新才
7.李自成张献忠永宁会师考实
<正>明末农民革命战争,发展到崇祯十四年春天,出现了很好的局面。其中的李自成一军,在遭到严重的挫折以后,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休整,于十三年冬天向阶级矛盾极为尖锐的河南地区进军,从而迅速壮大了自己的力量,终于在十四年正月一举攻下了明朝的藩王重地洛阳。张献忠一军也在粉碎了明军主力杨嗣...
详情>>
来源:《中州学刊》
1983年第03期
作者:方福仁
8.浅说张献忠大西军的失败
<正>上个世纪末,笔者在写《张献忠——大西皇帝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这部长篇历史小说时,为了得到更多的实感,便去距成都百里开外的广汉房湖公园参观记录有大西政权历史的张献忠
详情>>
来源:《文史杂志》
2010年第03期
作者:田闻一
9.张献忠殉难西充凤凰山
<正> 张献忠,字秉吾,号敬轩,1606年(明万历三十四年)生于延安府肤施县柳树涧(今陕西定边东)。 对于张献忠这位明末杰出的农民革命领袖的殉难处,历代史志各执一端,曾有三说。《明史》记为盐亭凤凰坡;《绥寇纪略》和《怀陵流寇始终录》记为西充、盐亭交界之凤凰山;清康熙、光绪《西充县志》及《...
详情>>
来源:《文史杂志》
1987年第04期
作者:李仲华
第3章 枭雄死后的宝藏之谜
1.彭山江口镇岷江河道出土明代银锭——兼论张献忠江口沉银
据《彭山县志》载:“顺治三年,义军张献忠部与明参将杨展决战于江口镇,张部战船被焚,沉没过半,伤亡惨重,败回成都。”彭山县江口古镇广为流传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一直是世人难解的一个谜团。2005年江口古镇岷江河道出土明代银锭,其形制与堑刻铭文表明为崇祯时期所征解的税银。而且与张...
详情>>
来源:《四川文物》
2006年第04期
作者:方明;吴天文
2.张献忠劫掠全川的宝藏三百年踪迹难寻
<正>"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首古老歌谣,因被认定为破解大西王张献忠藏宝之地的"密咒",在成都流传了300多年。1646年,张献忠身亡后,他所聚敛的巨额财宝便不知去向,甚至没
详情>>
来源:《东方收藏》
2011年第03期
作者:张建斌
3.张献忠屠城与藏金之谜
<正>李乔先生在《随笔》2007年第1期中发表这样一篇文章《写入青史总断肠》,文中写道:"张献忠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自号‘八大王’,与自号‘闯将’的李自成齐名。但在我心里,这双雄之中,李自
详情>>
来源:《文史春秋》
2007年第09期
作者:张超俊
4.张献忠“大顺赤金”戒指
<正> 1984年3月,位于绵阳市北郊的朝阳机械厂在平整房基时,掘出一座古墓。绵阳地、市文物工作者赶赴现场,收回了玉圈、玉戒指、金戒指等文物。其中的一对金戒指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这对金戒指每只重4克,直径1.7厘米,经鑑定,含纯金97%。戒指面部图案为一浅浮雕蝙蝠,面目清晰,展翅欲飞,造型十分生...
详情>>
来源:《四川文物》
1985年第01期
作者:赵树中
5.张献忠大顺三年铜镜
<正> 四川省文物商店收集到一件张献忠大顺三年所铸的铜镜。镜直径10·5厘米,园平纽,园纽座,纽座上有楷书“大顺三年孟夏月造”铭文,斜方格纹地,内圈有高浮雕双龙图案,外圈饰有缠枝花纹带,外缘深边。此镜质地厚重,纹饰布局较繁复,双龙雕刻尤为精美生动,在明代铜镜中是少见的。 (见图) 农民起义...
详情>>
来源:《四川文物》
1984年第02期
作者:苏成纪
6.世间难觅张献忠的“西王赏功”币
<正>根据明史记载,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在1644年攻占成都后,称帝定国号"大西",并铸"大顺通宝"铜钱,同时为了奖励有功将士,还铸了金、银、铜纪念性
详情>>
来源:《东方收藏》
2010年第Z1期
作者:老柳
7.“锦江埋银”质疑
<正> 一九七五年四月上旬,在成都市望江楼附近的锦江靠岸处,发现了一批张献忠领导的大西农民革命政权铸造的“大顺通宝”钱币,约十余公斤。一九七六年二月,在成都市南郊永丰公社的农田中又发现了一批“大顺通宝”钱币十五公斤。这两次发现的“大顺通宝”钱币,为研究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提供...
详情>>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1979年第04期
作者:沈仲常
第4章 功过是非后世说
1.农民起义与张献忠
<正> 张献忠字秉吾,後来又号敬轩,陕西肤施人,又有人说他是延安柳树涧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与李自成同年生,贫农出身,他幼年跟著父亲赶驴子到四川去贩枣,走到内江的地方,把驴子拴在某乡绅家的石牌坊的柱子上,被驴粪弄脏了柱子,乡绅出来把他父亲打了一顿,而且追着他父亲把驴粪用手检开,才算完...
详情>>
来源:《历史教学》
1952年第02期
作者:谢国桢
2.张献忠——权力之巅 人性之恶——读《张献忠剿四川实录...
在《张献忠剿四川实录》一书中搜集了大量记录张献忠在四川作为的文献。本文试通过这些近距离的文献来检讨张献忠及大西政权在四川匆匆败亡的原因:身处权力之巅的张献忠彰显出的种种人性之恶,使得张献忠及大西政权在四川无法提出合理的政治经济措施,举措多端失调,激起了各个阶层的反抗,从而导...
详情>>
来源:《湘潮(下半月)(理论)》
2008年第03期
作者:何南方
3.李自成、张献忠在明末农民战争中的作用比较
<正> 在波澜壮阔的明末农民战争中,李自成和张献忠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整个明末农民战争的命运.《明史》的编者认为“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谷应泰把他们二人的作用比喻为“譬如人之死也,献絷其手,而后闯刺其心,献揕其胸,而后闯扼其吭,则献与闯...
详情>>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
1988年第S1期
作者:姜晓萍
4.怎样看待张献忠在谷城的“伪降”问题?
<正> 这些年来,在林彪、“四人帮”的反动路线影响下,反应在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工作中,存在着一种十分严重的倾向,其中最令人难以理解的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公式:“伪降”就是投降。这样把“伪降”与投降完全等同起来,抹杀了两者之间的区别,所产生的后果是敌我不分,把不少的农民军领袖推到...
详情>>
来源:《北京师院学报》
1979年第02期
作者:田培栋
价格:¥23.50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