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文社科艺术音乐/舞蹈 在大成讲坛,讲出你的精彩!

作品简介:

霓裳羽衣曲是唐朝乐舞的集大成者,见证了盛唐的繁华及杨贵妃的盛宠;唐玄宗沉迷于歌舞,没落于声乐,美带来的毁灭性力量可见一斑。后世虽无法欣赏宫廷的轻歌曼舞,但从未失去对美的追求与渴望,在今天品味历史,一路向前。

更多
收起

关键词:

霓裳羽衣 唐乐 服饰
代璐
第1章 序
1.漫话《霓裳羽衣曲》
蒋由凤
<正> 《霓裳羽衣曲》(亦称《霓裳羽衣歌》、《霓裳羽衣舞》),是出现在唐代的一部极为绚丽的歌舞。它的音响、舞容虽已散失1000多年,但《霓裳羽衣》这个美妙的曲名,却至今仍为人们所乐道。由于《霓裳曲》载誉乐坛,曾吸引历史上(特别是唐代)许多诗人。如王建、白居易、刘禹锡等,都为它留下了许多...     详情>>
来源:《文史杂志》 1989年第01期 作者:蒋由凤
第2章 轻歌曼舞最盛唐
1.浅谈唐代乐舞
吴凤
唐代乐舞作为中国古代乐舞文化发展的鼎盛期,它的"部伎乐舞"、"软舞"、"健舞"、"歌舞戏"都曾在历史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本文从唐代乐舞文化背景、乐舞类型、宗教信仰等方面对唐代乐舞文化进行初步的探索。     详情>>
来源:《黄河之声》 2014年第18期 作者:吴凤
2.略论唐代乐舞的兴盛及影响
张明非
乐舞于唐代空前兴盛。唐人雅俗观、乐舞价值观的变化,是唐代乐舞特别是其中具有观赏价值的俗舞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乐舞对唐代社会的影响有三:一、与唐人生活关系大为密切,是人们娱乐消遣的主要方式,也是文人士大夫抒情言志的工具;二、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中外文化的交流,不仅本身是融合与...     详情>>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1992年第04期 作者:张明非
3.民族文化交流中的奇葩——乐舞诗中的唐代乐舞
陆家桂
<正> 唐乐在我国历史上极负盛名,是音乐史上的一朵奇葩。由于唐代进行对外交流,吸收外来艺术的结果,使唐乐舞,其中特別是舞蹈以迥然不同于前朝的崭新姿态出现在乐舞界。唐朝舞蹈这一丰富多彩、蔚为壮观的新姿新貌,在名闻遐迩的《全唐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详情>>
来源:《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8年第03期 作者:陆家桂
4.论唐代乐舞中的意境之美
汪湾
"意境"一词最早是由唐代诗人王昌龄对诗歌中"境"的解释而来,名曰:"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意境"作为中国几千年来品评艺术作品的至高标准,代表着艺术的最高旨趣和追求。中国乐舞从远古历经千年进入唐朝,成就了其最辉煌的时代。作者通过对唐乐舞中意境的研究揭示其动静相生的和...     详情>>
来源:《艺术品鉴》 2015年第11期 作者:汪湾
5.唐代乐舞与《霓裳羽衣曲》
吴卉连
<正>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鼎盛的朝代。它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达,文化交流频繁,曾一度为文化艺术的高度繁荣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这一时期,中国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诗歌、绘画、音乐、建筑等各个文化领域都取得了全面突破。同样,由于唐代统治...     详情>>
来源:《福建艺术》 2002年第05期 作者:吴卉连
第3章 一曲霓裳浅惊梦
1.唐代乐舞诗中音乐、舞蹈、诗歌的结合——以《霓裳羽衣和...
杨丽萍
唐代是中国古典舞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歌舞大曲是一种诗、乐、舞并茂的大型综合歌舞剧。白居易所创作的《霓裳羽衣和微之》则使我们得以一窥盛唐时期的乐舞风貌。白居易从诗人的角度、用文学的手法,高度提炼和浓缩了《霓裳羽衣》舞中音乐的玄妙和舞蹈的华美。而同一个题材在音乐、舞蹈、诗歌中...     详情>>
来源:《文史博览(理论)》 2012年第11期 作者:杨丽萍
2.《霓裳羽衣》溯源
赵晶
<正> 《霓裳羽衣》(以下简称《霓裳》)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大曲”是音乐、舞蹈、诗歌三者相结合的多段歌舞曲),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乐舞。《霓裳》不传虽已“一千多年,但这个美妙的名字,至今还经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可能是因为《霓裳》载誉艺坛、享有盛名的缘故吧,对它的来源似乎更加...     详情>>
来源:《青海师专学报》 1986年第02期 作者:赵晶
3.唐代乐舞《霓裳羽衣》钩沉
易小迪
沉积了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唐代乐舞《霓裳羽衣》不仅在唐代大受宫廷、民间的欢迎,而且对后世影响至深。本文拟探析《霓裳羽衣》在唐代的创作渊源、嬗变与影响,以再现繁荣昌盛大唐文化中的这朵艺术奇葩。     详情>>
来源:《兰台世界》 2013年第23期 作者:易小迪
4.《霓裳羽衣曲》新考
伏俊琏;李慧琳
《霓裳羽衣曲》应为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据杨敬述所献《婆罗门曲》修饰润色而成。段落也应为王国维所说的18遍,其中散序6遍,曲身12遍。音乐特点先缓后急、缓急结合。演出形式不同时期各有侧重,玄宗时期主要为独舞和团体舞,宪宗元和时期主要为双人舞,唐晚期又侧重于团体演出。从舞者的...     详情>>
来源:《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02期 作者:伏俊琏;李慧琳
5.说不尽的《霓裳羽衣曲》
靳欣
<正>《霓裳羽衣曲》是唐代的燕乐大曲,是唐代宫廷乐舞的代表作,其系列分别为霓裳羽衣歌、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舞,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音乐作品。所谓"大曲",往往是歌、乐、舞三位一     详情>>
来源:《寻根》 2008年第06期 作者:靳欣
第4章 半卷唐史轻舒眉
1.中晚唐诗人对《霓裳羽衣》的欣赏与反思
曾晓梦
本文通过中晚唐时期的诗赋、笔记、传奇等文学作品,对盛唐乐舞《霓裳羽衣》的作者、 创作过程、风格及表演形式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中晚唐诗人们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对《霓裳羽 衣》的欣赏与接受,以及对《霓裳羽衣》与盛唐政治关系的评论与反思。     详情>>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4年第01期 作者:曾晓梦
2.唐代乐舞盛世之成因及影响
莫尚洋
在中国的古老传统文化中,音乐和舞蹈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古代一直都以乐舞著称。我国的乐舞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在各朝代的乐舞发展中,唐朝的乐舞发展是举世瞩目的,也是我国历史上乐舞发展的鼎盛阶段。本论文从各方面论及唐代乐舞发展达到顶峰的原因以及对后世的一些影响。     详情>>
来源:《北方音乐》 2011年第11期 作者:莫尚洋
3.唐代乐舞《霓裳羽衣》的历史概况及变迁
刘漫
纵观乐舞《霓裳羽衣》在唐代发展的全过程,首先发现它在各阶段的差异性,从浪漫瑰丽到平实灵活,再由平实灵活到抑郁惆帐。然而这些变化又并非玄妙莫测不可捉摸,其存在都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和时代背景性。     详情>>
来源:《殷都学刊》 2007年第01期 作者:刘漫
4.唐代乐舞诗酒与皇室贵族生活
仵埂;王鹏
通过探索唐代贵族私人生活特征,还原唐人艺术化生活的面影,最终发现,唐人正是通过生活的艺术化,将此岸现世生活与彼岸宗教生活(或为理想生活与未来生活)相衔接,将狂欢性的现世生活享受与天才的艺术创造相容相偕,构成了唐代乐舞艺术的奇观,显示出强大的充满活力欲望的诗意化生活图景,乐舞艺术、...     详情>>
来源:《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3年第04期 作者:仵埂;王鹏
5.唐代乐舞的异域化及其影响研究
段曙霞
唐代是中国古代乐舞文化发展的高峰时代,浓郁的异域特色是唐代乐舞的显著特点。异域乐舞的传入使唐代乐舞在乐曲、乐舞、乐器、舞服等方面都带有明显的异域化倾向,这对当时宫廷和民间的乐舞发展以及唐代诗词的创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唐代乐舞异域化及其影响的研究,不仅能够了解中外文化交...     详情>>
来源:《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2年第06期 作者:段曙霞
第5章 徒留羽衣增绮念
1.唐代歌舞艺术对唐代服饰的影响
兰宇
音乐、舞蹈是联袂艺术,它们和服装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影响着人类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唐代音乐与舞蹈相当发达,体现了盛唐的繁荣景象,同时也推动了服装艺术的迅速发展;反过来,服装作为音乐、舞蹈的特殊装饰物,也对音乐、舞蹈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锦上添花的作用。     详情>>
来源:《美与时代(上)》 2011年第09期 作者:兰宇
2.时尚优雅的唐代乐舞服装探析
高强
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服装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空前的古今中外的大交流、大融合,对异域文化的广泛吸纳,成为唐代的文化交流特征。其中,优美自然、富有青春活力的乐舞服装在当时文化交流中,特色鲜明、大放异彩。从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昭陵博物馆中众多的乐舞陶俑及壁画中,我们可以更为真实地考证...     详情>>
来源:《西北美术》 2015年第02期 作者:高强
3.唐代乐舞中“袖”之管窥
徐敏
唐代舞蹈中,水袖舞以舞姿婉转、飘逸的审美特征和服饰特点见长,本文从水袖舞中袖子的形制和表演技法上来探讨舞蹈服饰文化对舞蹈风格特点的形成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详情>>
来源:《兰台世界》 2015年第12期 作者:徐敏
4.唐代“胡舞”服饰之我见
汤丽
<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朵奇葩,既有着特立独行的勇敢坚决又有张扬开放的大度。尤其是文化艺术方面,唐代的乐舞艺术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唐历代皇帝在这一领域都拥有极高的艺术修养和造诣,他们更是推动和引领了全国性的潮流。对于中国唐代乐舞历史相关方面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研究阵容。然而...     详情>>
来源:《美术大观》 2012年第06期 作者:汤丽
第6章 后记
1.霓裳羽衣曲 中国音乐史上的璀璨明珠
陈红
<正>一关于《霓裳羽衣曲》的由来,有很多种记载。据宋代乐史《杨太真外传》所载,唐开元六年(718),唐玄宗李隆基登三乡驿(唐时设在洛阳宜阳的离宫),望见了传说中的仙山——女儿山,由此灵感突发而写就了此曲。因此刘禹锡曾写诗曰:"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而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则引...     详情>>
来源:《中国宗教》 2015年第06期 作者:陈红
价格:¥23.50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