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宦官是中国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他们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
更多
收起
+关注
第1章 宦官与太监
1.太监简说
<正> 一太监和太监制度,是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种奇特的产物,先秦的典籍和历朝的正史、野史、笔记都有关于太监的记述.在古籍中,太监叫寺人、阉(奄)人、阉宦、宦者、宦官、中官、内官、内侍、内监等等.太监这一称谓,是在唐代出现的.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皇帝命改掌管乘舆、服饰的殿...
详情>>
来源:《历史教学》
1983年第10期
作者:袁闾琨;魏鉴勋
2.太监制度的始末
<正>同学们,知道"太监"和"宦官"在历史舞台上充当什么角色吗?"太监"和"宦官"在清朝以前不是相同的概念。宦官是指在宫中服侍皇帝和皇室家族的阉割过的男子。早在周朝就有,不过那时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宦官"悉用阉人"是东
详情>>
来源:《初中生辅导》
2007年第28期
作者:白庆顺
3.“太监”“宦官”两码事
<正>在很多时候,人们都把"太监"和"宦官"当成了一回事,这是一个典型的误解。"宦官"一词至少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太监"一词,直到辽代才出现。宦官制度起源较早,《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宦官。当时的宦官一般由身分卑贱的人
详情>>
来源:《百科知识》
2008年第01期
作者:郭灿金
第2章 宦官制度
1.我国宦官制度考略
<正> 宦官制度,是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专制主义王权统治下的一种特有的畸形的制度。所谓宦官(也称太监,因明代设宦官十二监、每监设太监一员,左、右少监各一员,习惯上因此称宦官为太监。)是指那些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专供国王及其家族、贵戚役使的、被阉割而失去生殖能力的男子。国王是...
详情>>
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05期
作者:来可泓
2.中国古代宦官探究
<正>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如汉字、长城、兵马俑、造纸术等不胜枚举。人们在赞美中华民族的同时,是否留心中国的另一种特殊的人物——宦官呢? 宦官究竟为何种人物呢?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官制》对宦官的解释是古代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特殊官员,也叫宦者中官...
详情>>
来源:《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06期
作者:闫月岭
3.宦官在我国古代专制政体中的影响
从秦至清的宦官制度发展,大致上经历了三起三落的发展过程,宦官的兴起导致宦官专权,宦官之所以能作为一种特殊政治势力,在中国历史舞台上长期存在,显然与皇帝专制的人治体制有关,宦官专权给当时社会造成极大的祸乱。
详情>>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06期
作者:刘惠敏
4.宦官的由来及其地位的变化
<正>在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课本中,多次涉及到“宦官”.宦官,又叫太监,是指那些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专在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族的、被阉割过失去性功能的男人.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宦官又称为寺人、阉人、阉臣、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太监、内监等.宦官是在野蛮的奴隶制度下,...
详情>>
来源:《中学文科参考资料》
1995年第08期
作者:黄景福
第3章 唐代宦官与皇权
1.唐代的宦官与皇权——兼论中国封建社会宦官专权的原因
<正> 在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以唐代为烈。宦官之权甚至凌驾皇权之上,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宦官的肆虐蠹朽了唐王朝的生命力,成为唐王朝由盛转衰终至灭亡的重要因素,因此探讨宦官与皇权的关系,不仅为解剖唐代社会所必需,也有助于对中国封建社会内其它朝代宦官专权原因的分析。正因如此,本...
详情>>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
1985年第05期
作者:宋衍申
2.略论中唐前期宦官擅政及其祸害
宦官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势力,活跃在我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各个朝代,生活在各朝帝王的身边,利用其地位特殊,左右朝政,祸国殃民,危害甚大。受害最严重者,可算是东汉、唐、明三个朝代。本文仅从中唐前期玄宗、肃宗、代宗统治时期宦官擅权专政及其祸害,略作探索,以就正于史学界同志。
详情>>
来源:《学术月刊》
1981年第03期
作者:何敦铧
3.从“仆”到“臣”——玄肃代时期宦官群体角色的转型
在玄肃代三朝中央权力结构嬗变的背景之下,作为权力群体之一,宦官角色发生了微妙而关键的变化,本文则聚焦于此。在京城长安的社会空间中,宦官势力得以崛起并作为群体日益显赫,一方面有其内在原因,为宦官自身的权力追逐;另一方面,则在于其他权力群体之间的冲突与妥协所引起的结构变化,提供了外...
详情>>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0年第02期
作者:李丹婕
4.试论宦官对维系唐中后期统治的作用
在唐朝中后期面临内忧外患、各种矛盾尖锐、皇权衰弱的情况下 ,宦官作为皇帝的心腹与助手 ,对监视朝臣 ,控制藩镇 ,维护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是垂危皇权赖以延续的“强心剂”。
详情>>
来源:《德州学院学报》
2001年第01期
作者:王守栋
5.论唐代宦官使职制度与唐后期宦官专权关系
唐代宦官使职制度对唐代后期政局有着巨大的影响。唐代的宦官借助内诸司使体系中的关键性使职,即神策护军中尉和枢密使掌握了唐朝的军、政大权,并不断地对唐廷发起冲击。而宦官本身的权力则来自于皇权,实为皇权的一种变态。此外,高级宦官之间的权力沉浮与争斗也是唐代后期宦官专权现象中不可不...
详情>>
来源:《黑龙江史志》
2013年第09期
作者:李朋飞
6.唐代后期宦官与皇位继承权之争
唐代后期宦官对皇位继承权的争夺非常激烈。考察玄宗到唐末哀帝的皇位继承形式 ,可以总结出唐末皇位继承之争的特点 :垄断性 ,分阶段性 ,斗争的复杂性。垄断性是由于宦官任枢密、典禁军、掌监军所致 ;分阶段性是由于宦官典掌禁军、出任监军、养子制度在德宗时的制度化使得宦官对唐末皇位继承权...
详情>>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06期
作者:张文斌
第4章 北宋时期宦官
1.略论北宋宦官
<正> 宦官在历史上的作用,已引起了史学界普遍重视,并进行了大量论述。但这些论述,多集中于宦官专权较烈的东汉、唐、明三个封建王朝,而对北宋的宦官,则极少论述,不能不说是一个空白。纵观北宋历史,宦官涉政之广、作用之大并不亚于东汉、唐、明三个王朝,同时又没有产生上述三朝明显的宦官专权...
详情>>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
1988年第04期
作者:冷东
2.北宋历史条件下的宦官权力分析
北宋历史条件下的宦官权力分析裴海燕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建国之初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巩固统治,改变晚唐五代以来君弱臣强的局面,避免成为第六个短命王朝。由于北宋初年这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以及当时面临的严峻形势,宦官作为...
详情>>
来源:《中州学刊》
1998年第03期
作者:裴海燕
3.北宋宦官参预经济活动述略
北宋宦官广泛地参预了宋封建国家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掌管宫廷财经事务、参预地方经济事务和对内对外贸易活动等。北宋宦官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表明宋封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比前代加强了,但多是担任宫廷库务的管理工作和地方上的临时性、事务性差遣,而一直不曾参预采掘、冶矿、纺织以及粮食...
详情>>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98年第04期
作者:裴海燕
4.北宋宦官问题辨析
<正> 史学名家柴德赓发表《宋宦官参预军事考》,已是50年前的往事。此后,宋代宦官问题,很少有人问津。人们偶尔涉及这个问题,有的采用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奄宦上》里的见解:“奄宦之祸历汉、唐、宋而相因无已”,认为宋代宦官问题同汉、唐一样严重;有的沿袭近人蔡东藩在《宋史演义...
详情>>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1993年第02期
作者:张邦炜
第5章 明代宦官
1.明代宦官专政原因探析
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汉人封建王朝,君主专制主义制度达到了顶峰,在封建社会进入末期的时候,这样的专制体制就无疑为宦官专政创造了条件,于是在东汉和唐朝以后,又出现了宦官干政的现象,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君主专制是最根本原因,还有其它原因。
详情>>
来源:《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10年第03期
作者:李葆鸿
2.明朝的宦官
<正> 宦官,亦称太监、阉官等,是历史上一个很特殊的阶层。宦官朝夕侍人君之侧,影响皇帝视听、左右国家政治。秦汉以降,历朝都有宦官干政,然“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廿二史札记·东汉宦官》)。明代宦官干政,是中国宦官发展史上的最高峰。若从历史的高度,俯瞰明代社会,可见一队队骑...
详情>>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996年第05期
作者:凌仲成
3.明代宦官专权成因考略
明代的宦官专权乱政危害程度是古代历史少有的,明代宦官专权之所以惨烈,即有中国古代史中其它朝代宦官专权的共性、一般性原因,也有明代自己独特的原因。本文将对明代宦官乱政专权的原因做深入的研究分析。
详情>>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02期
作者:王伟
4.明代宦官专权的形成及其原因探析
明代宦官之祸超过汉唐,明代宦官专权的形成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从明初太祖朱元璋禁止太监干预朝政,到成祖朱棣重用宦官,至宣宗朝秉笔太监当权,形成了宦官专权局面。明代宦官专权形成的原因,首先,是明代君主集权专制制度发展的结果;其次,是宦官机构完备的结果;再次,是宦官对厂卫操纵的结果。...
详情>>
来源:《滁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05期
作者:陈义
5.明代宦官教育新析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宦官组织的衙门化,宦官的学习地点从内宫的文华殿东庑转移到外宫的司礼监内书堂,宦官教习由资深翰林变为资浅翰林,宦官培养体制日益成为权力制衡中的一部分。在对皇权缺乏有效约束的情况下,争取与皇帝朝夕相处的宦官势力,便成为一条接近权力中心的理想途径。为避免内书堂教育...
详情>>
来源:《史学月刊》
2013年第10期
作者:包诗卿
6.明朝宦官干政形象的一种政治文化解读——以王振为中心
明人语境中的宦官王振形象以戕害大臣、耗帑纳贿、唆主弄兵为主要内容。关于王振的负面评价在明中期以后逐渐固化为一种明人对宦官干政形象的典型性描述,这是士大夫意识形态主导而生的历史产物,反映出士大夫群体对宦官干政的不满情绪。王振形象凸显于明史的深层次政治文化含义为,士大夫群体有...
详情>>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4年第01期
作者:李佳
价格:¥27.00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