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教学高中教育高中历史 在大成讲坛,讲出你的精彩!

作品简介:

发生在19世纪末期、席卷华夏大地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运动。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起义者,鲜明地打出了反封建、反皇权的旗号,完整地提出了土地草命纲领,并试图建立“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的理想社会。在起义过程中,则建立了独特的信仰体系,制订了各种法令、规章,奉行了独立自强的民族政策。在天国将士们的共同努力下,起义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以摧枯拉朽之势,猛烈扫荡着清王朝腐朽黑暗的统治,建立了各级农民政权,直到攻取南京,建立“太平天国”,谱写出我国农民运动史上一页辉煌的篇章。

然而,天国领导人没有积极扩大战果,而是沉于享受安乐,为一己之私,争权夺利。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上演出了一幕悲壮激烈的“天国悲歌”。太平天国运动不仅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加速了这个封建专制王朝的灭亡,而且对我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等上层建筑各个领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天平天国的盛衰兴亡,则留给我们无穷的思索,它所寓含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更值得我们予以认真严肃的总结和探讨。

更多
收起
章禹
无法忘却的悲歌

无法忘却的悲歌

太平天国运动发起于广西金田,建制于永安,定都于天京,席卷大半个中国,最后走向败亡,虽然只有短短14年(1851--1864),但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特例:它以西方宗教名义组织势力,它先后两次提出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案,它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意义表现在:它建立了农民政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数十万太平军坚持战斗,先后克城600余座;消灭大批清朝满族贵族官僚、湘准军和中外混合军将领,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但太平天国运动的不足和局限性也显而易见,颁布的政治纲领《天朝田商制度》并末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资政新篇》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不代表农民阶级运动的本来方向。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有其内在原因和教训: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不能提出完整和彻底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摆脱封建等级制思想的束缚,无法制止内部各种腐化现象。中外反动势力结成同盟,联合绞杀太平天国。由于权力争斗,定都天京后发生“天京事変”,太平天国运动从此由盛转衰。后期,天王洪秀全滥封王爵,生活骄奢,信天不信人,湘军加紧发动进攻,天京由此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快速地走向失败。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历史的车轮隆隆碾过160多年,太平军与湘军博杀的场景已渐行渐远,但由此引发的思考却愈发深厚。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再次印证: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摧毁旧的封建制度,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历史不应该忘记,历史也不应该被忘却。尽管天国英雄们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但他们勇于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执着追求,不甘于屈服内外反动势力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和学习。而太平天国盛衰兴亡的历史经验,“内讧等于自杀,腐败必然亡国”的沉痛教训,后人当永志不忘!

收起
第1章 天国路起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透视
解婧
洪秀全依靠平等的思想原则,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太平天国运动因此而发生发展起来。1853年定都南京后,他却抛弃了平等的思想原则,搞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失去了军心民心,太平天国运动因此由强至弱地衰败下去。可以说,平等原则是太平天国成败的双刃剑。     详情>>
来源:《科技视界》 2015年第13期 作者:解婧
2.广西缘何成为太平天国策源地
黄振南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的大背景有关。而广西地方官场糜烂,吏治腐败导致的政治危机;人多地少,租赋沉重,灾害频仍造成的农民生活凄苦;多种统治体制并存,土司统治残酷,土客纷争,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致使会党蜂起,则是战火首先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燃起的直接原因。     详情>>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2011年第02期 作者:黄振南
3.太平军进军及定都南京军事战略研究述略
吴善中;刘正峰
早期太平军有无进军南京的军事战略目标涉及两个问题:其一,攻占武汉后,太平军进军南京的军事战略是否正确;其二,太平军进军南京的军事战略的确定时间。关于太平军定都南京的军事战略是否正确,史学界存在正确、错误及得失参半三种认知。     详情>>
来源:《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2014年第01期 作者:吴善中;刘正峰
4.论太平天国起义
崔俊博
通过研究近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来反思我国资产阶级革命如何走上了复辟封建主义的道路。从而使我们把持好本心,绝不会像太平天国运动一样重蹈覆辙。并对太平天国中所包含的资产阶级革命因素进行分析,反对学界一些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单单只含有封建主义农民运动性质。     详情>>
来源:《中国文艺家》 2018年第04期 作者:崔俊博
5.太平天国运动兴衰之历史流变
贾军喜
太平天国运动,前后历时十八年多,是清朝统治后期最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给予晚清政府极其沉重的打击。但最终由于军事决策上的失误和其自身的腐化堕落,太平天国运动在清政府和外国侵略势力的联合绞杀下悲壮地宣告失败。     详情>>
来源:《兰台世界》 2012年第09期 作者:贾军喜
6.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新探——以实践与理论背离的视角
王令金
19世纪中叶,中国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反帝反封建的太平天国运动,可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究其原因在于实践与理论的背离,而且其理论也多系假大空,脱离实际,自欺欺人。像虚无缥缈的"太平天囯","兄弟姊妹"称谓的人际关系,极端禁欲的错误规定,不能长久的圣库制度,以及寄望上帝的虚幻理想,都...     详情>>
来源:《东方论坛》 2017年第05期 作者:王令金
7.简论太平天国的宗教信念作用
吴佳琨
<正> 太平天国运动,自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爆发到1864年天京陷落,后来太平军余部继续奋战两年多,一共持续了16年之久,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政权机构。它席卷范围之广,规模和声势之大,影响之深,在中国农民起义的历史上是少见的。这是“一个强大的革命。”在这个强大革命的发生乃至整个过程中,宗教观...     详情>>
来源:《历史教学问题》 1987年第06期 作者:吴佳琨
8.洪秀全与西学东渐——浅论洪秀全的拜上帝教
齐春晓
洪秀全的宗教一方面来自西方的基督教,但其中也不乏中国特色,可以说是西学东渐的结果。虽然有些东西不免有些牵强附会,但是洪秀全却利用它建立起一个农民政权,并率领这些农民在近代中国的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场气势磅礴的悲壮的历史剧,给清王朝以致命的打击。     详情>>
来源:《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1年第06期 作者:齐春晓
9.洪秀全拜上帝教思想与基督教思想的联系
刘美英
<正>近代史上的太平天国运动和诸多古代农民起义一样,是农民领袖借用宗教形式发动和进行的。有所不同的是,洪秀全、拜上帝教与西方的基督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那么,     详情>>
来源:《中州学刊》 2010年第05期 作者:刘美英
10.“天国”的误读——试谈洪秀全思想中对基督教“天国”的...
王云祥;王亚云
"天国"在基督教中是上帝和天使们住的地方,也是崇尚信仰即可得救的人向往的地方。洪秀全从《圣经》和《劝世良言》中学到"天国"理论,并想建立人间"小天堂"。但由于自身的儒家知识积淀和对《圣经》中原义的猜测,造成了对"天国"理解的偏差,是对基督教原义的"误读"。     详情>>
来源:《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2009年第04期 作者:王云祥;王亚云
11.论太平天国的正邪观
宾长初
在太平天国文献中,太平天国领导人反复申论正与邪的问题,内容涉及宗教、政治、社会诸问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人的宗教观念、政治抱负和社会理想。在宗教上,确立皇上帝独一真神权威,信奉、敬拜上帝是正,其他一切不符合上帝教教义的人、事、物皆为妖邪;在政治上,主张"奉天诛妖"、"...     详情>>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2011年第06期 作者:宾长初
12.洪秀全思想与太平天国兴亡
徐银梅
洪秀全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农民阶级革命家、思想家。他生活在中国资本主义诞生的前夜,所以他的思想不免带着旧时代的痕迹,同时又吸吮了基督教的点滴汁液。他的思想是琐碎的、复杂的,而且又是肤浅的,是平等思想与平均主义的结合,是等级观念与皇权至上的叠加,是上帝与圣人的重合。洪秀全的思想从未...     详情>>
来源:《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01期 作者:徐银梅
第2章 天国梦想
1.论李秀成地方建设新思维
王明前
发轫于"依古制而惠四方"思想的李秀成地方建设新思维,是李秀成在总结前期农村政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理论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政治上,李秀成主张在继续维护太平天国客家人贵族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加强与地方人士的合作,改良贡役制社会结构,推行本土化政治。经济上,主张任用行政经验丰富的地方人士...     详情>>
来源:《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04期 作者:王明前
2.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
吕子辰;夏青
<正>发生在19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其领袖洪秀全是个热衷功名却屡次应试失利的落榜生。他在屡次落第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走上了一条反社会的道路,发誓有朝一日自己开科取士。下面且随我看看这位前清童生统治中的科举考试。1851年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爆发,洪秀全在攻下永安城后随即宣布...     详情>>
来源:《东方收藏》 2016年第04期 作者:吕子辰;夏青
3.《资政新篇》和洪仁玕
钟卓安
<正>洪仁玕,一个很有个性和特色的近代爱国主义者。他和洪秀全一样,从思想到行动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因此都是中国近代社会初期时的历史产物。 洪仁玕的爱国主义思想,之所以有其区别于包括洪秀全在内的同辈的特色,与他曾在香港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薰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这种薰陶,使洪仁...     详情>>
来源:《开放时代》 1997年第03期 作者:钟卓安
4.中国兴银行主张之始——洪仁玕《资政新篇》
赵铭
<正>1859年,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在其《资政新篇》中提出了"兴银行"之策,倡议开设银行,发行纸币。这是中国人最早提出兴办银行的主张,亦是在清末外国人垄断中国金融的背景下,中国人意图自设银行以强国利民的第一次呼声。洪仁玕:从塾师到总理洪仁(1822~1864年),字益谦,号吉甫,广东花县人,乃...     详情>>
来源:《中国城市金融》 2017年第11期 作者:赵铭
5.《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主要不同
张琬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尽管先后作为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出现,但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产生背景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初,太平天国刚定都天京后为巩固政权而颁布的革命纲领。此时的太平天国攻城掠地,所向披靡,正处于蓬勃发展之势。《资政新篇》是1...     详情>>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999年第05期 作者:张琬
6.太平天国经济政策主张与农民问题
樊端成
为解决农民问题,实现天下"太平",太平天国提出了自己的经济政策主张。由于一些经济政策主张是错误的,直接违背农民的利益,而另一些经济政策主张又未能实施,农民问题依然。但是,太平天国平分土地的主张否定封建地主所有制,有利于农民摆脱封建剥削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同时,太平天国主张发展工商...     详情>>
来源:《天府新论》 2008年第02期 作者:樊端成
7.《太平刑律》:一次刑法样式的政治参与
李晓安;孙栋汉
1851年至1865年之间,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中国。作为一次近代史上格外显著的建政事件,其代表的是在旧有社会系统出现衰败时社会非官僚机构成员的一次政治参与。这次政治参与肩负了太平天国政权对于社会结构的改造任务。《太平刑律》作为太平天国遗留下来的制度性文本,分析其体系结构、具体内容与...     详情>>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6年第04期 作者:李晓安;孙栋汉
8.太平天国妇女的教育
杨慧娟
太平天国革命是反抗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势力的农民革命运动,教育在太平天国革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太平天国实行平等的教育政策,使一向处于社会底层受压迫的妇女和男子一样能够接受教育。虽然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太平天国对妇女的教育有很大的落后性和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却使当时...     详情>>
来源:《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01期 作者:杨慧娟
9.从太平天国禁烟看洪秀全的爱国思想
王惠玲
太平天国严禁洋烟(太平天国时期称鸦片为洋烟)的历史背景说明鸦片在当时中国社会流通的泛滥性及危害的严重性。太平天国严令戒洋烟的主张与严惩措施,使禁烟取得了巨大成效,也充分体现了洪秀全的爱国主义思想。     详情>>
来源:《传承》 2014年第04期 作者:王惠玲
10.空想社会主义与太平天国运动
吕银凤
近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产生有其特定国内外背景和经济、政治、思想条件。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次尝试和实践。主要表现在经济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绝对平均主义;政治上,采取公举乡官的制度,赋予农民一定的政治权利;思想上,男女平等思想下的妇女解放运动。...     详情>>
来源:《学理论》 2017年第06期 作者:吕银凤
第3章 天国英魂
1.洪秀全的权力人格缺少什么
王龙
<正>在近代中国太平天国的烽火硝烟刚刚散去时,日本武士阶层反政府叛乱的著名战役"西南战争"拉开了帷幕。无论是起义规模还是持续时间,仅延续了半年多的日本"西南战争"远无法与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相提并论。况且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代表的是成千上万被欺凌压榨的人民的怒吼,具有广泛的群...     详情>>
来源:《同舟共进》 2013年第03期 作者:王龙
2.杨秀清的政治性格与悲剧命运
郭海成
<正>杨秀清作为太平天国第二号领导人物,从28岁起事到33岁身死,虽只短短5年,却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悲情且浓墨重彩的一页。梁启超先生说:"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及至今天,围绕杨秀清的争论仍然是热点话题之一。杨秀清毁誉参半的政治经历与悲剧命运,与其政治性格密切相关,可为后世领导者鉴戒。     详情>>
来源:《领导科学》 2017年第34期 作者:郭海成
3.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
乔夫
太平天国壬子二年(1852)八月初九日,西王萧朝贵指挥将士攻打长沙,清军拼死,疯狂开炮,一发炮弹过来,击中西王胸膛。伤势过重,西王当场阵亡。太平天国向湖南进军,开始于壬子二年五月。七月二十三日,西王自告奋勇,率精锐将士千余人,轻装前进,二十九日即拿下安仁?     详情>>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999年第09期 作者:乔夫
4.试析翼王——石达开
张红梅;李焕青
石达开从青年时期就参加了太平天国革命,为这次农民战争的准备与金田起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以后南征北战成为太平天国的先锋主将,被清军称为"石敢当",被天王号为"翼王",为太平天国建都金陵和达到鼎盛做出了卓越贡献。从整体看,石达开被忌负气出走对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釜底抽薪"的损失。...     详情>>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 2008年第05期 作者:张红梅;李焕青
5.从深层次上认识洪仁玕──《从塾师、基督徒到王爷:洪仁...
茅家琦
《资政新篇》纯粹是洪仁玕个人思想的结晶,不仅在对世界大势和中西文化的认识和把握上有独到之处,还以西方国家为参照系,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改革方案,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制、外交、社会习俗、新闻、邮政等,堪称是当时国内最为完整和先进的近代化方案。     详情>>
来源:《开放时代》 2001年第07期 作者:茅家琦
6.机智豫王胡以晃
黄素坤
平南县山人村,是太平天国的策源地之一,还出了个豫王胡以晃。以晃是清朝武秀才,是个有知识的人,后来做了一番震动全世界的事业,留芳千古。他还是一位机智聪明的人,至今在家乡仍流传他机智斗敌的故事。胡以晃,原住广西平南罗文村,兄弟3人,他排行二,从小聪敏,爱称二枚(枚—土语     详情>>
来源:《文史春秋》 2001年第01期 作者:黄素坤
7.中国第一位女状元傅善祥
<正>"中状元,当驸马。"黄梅戏《女状元》让很多人以为,在封建社会,女性只要乔装一番,也能轻轻松松参加科举考试。其实不然。倘若真的发生这样的情况,到底会被怎样,不得而知。但在中国古代,确实出过一位女状元。为什么她可以光明正大地参加科举考试呢?来酷咖网(kuka.hnjy.com.cn),跟大家一起聊...     详情>>
来源:《初中生》 2014年第Z1期 作者:
8.洪秀全与传统儒家文化
李克玉
太平天国运动中,洪秀全根据中国国情和起义的需要,通过对西方基督教进行改造,创立了拜上帝教,用以动员和组织广大民众,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洪秀全的思想又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虽然洪秀全一直高喊着独尊皇上帝,反清反儒,可他骨子里却又摆脱不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太平天国颁布的...     详情>>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02期 作者:李克玉
第4章 天国悲歌
1.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分析
席端平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本文主要从太平天国关于大同社会的理论构想与等级森严的礼仪制度之间的矛盾以及太平天国权力层之间的矛盾两方面入手,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详情>>
来源:《沧桑》 2013年第05期 作者:席端平
2.洪秀全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中的领导责任
郭海成;杨书林
<正>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其影响延续至今。自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之日起,对于其失败缘由之探讨,不论是官学二界还是坊间百姓,均纷纷置喙,细究详探。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虽然错综复杂,但论及根本,最高领袖洪秀全领导不力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作为太平天国的最高领袖...     详情>>
来源:《领导科学》 2013年第06期 作者:郭海成;杨书林
3.太平天国失败的思想原因
李媛媛
鸦片战争后,中国大地上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洪秀全等人为起义需要建立了拜上帝会,借助拜上帝会宣传反清思想,并改造基督教,将其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相结合,使其本土化。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太平天国逐渐构架起了思想指导体系,指导农民起义革命,但其思想的局限性也直接导致了天平...     详情>>
来源:《文化学刊》 2018年第08期 作者:李媛媛
4.空洞的信仰:太平天国理想破灭研究
刘忠勋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起与壮大一定程度上是靠人们对"上帝教"的信仰,但是,太平天国消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人们对这一信仰与理想的放弃。由于其虚幻的信仰,无法实现所谓的"天国"理想。重新审视这一信仰与理想的悲剧有助于我们确立更科学远大的信仰,指导社会实践。     详情>>
来源:《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02期 作者:刘忠勋
5.《天朝田亩制度》之思想批评
邓庆明
《天朝田亩制度》作为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献,它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虽然由于战争实际和客观环境,它未能在现实中得以实施,但是文献本身所具有的高度理想性质,使更多下层的人民投身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推动了其发展。     详情>>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 2017年第34期 作者:邓庆明
6.论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李競能
<正> 洪仁玕的"资政新篇"的印行,到现在已经整整一百年了.在这一百年里,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革命斗争,取得了人民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推翻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制度,跨越了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伟大的社会主义时代.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一日千里地发展着....     详情>>
来源:《历史研究》 1959年第12期 作者:李競能
7.浅析太平天国运动对外政策中的独立自主及积极意义
高珊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社会性质下,与以往的农民起义并不相同,在与当时的执政者清王朝斗争的同时,面临着与西方侵略者的斡旋。独立自主思想在对西方侵略者的周旋中与太平天国不断的革命实践下提出,主要表现在反对鸦片贸易、反对资本侵略与武装保卫政权上,具有重大积极意...     详情>>
来源:《黑龙江史志》 2016年第07期 作者:高珊
8.太平天国对洋务运动发轫的影响
贾彩锋
洋务运动的兴起,一是清政府突破"夷夏之防"的产物,二是两次中外军事冲突后实现某种合作的产物,三是镇压农民起义的产物。对"夷夏之防"观念的突破是兴办洋务运动的前提,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地主势力的兴起是洋务运动得以开办的坚实政治力量。伴随着农民起义的失败,洋务运动得以大规模地开展起...     详情>>
来源:《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第09期 作者:贾彩锋
9.论太平天国运动对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影响
李向荣
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以后,清代的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央与地方出现了权力再分配的格局。在太平天国的沉重打击下,清政府不得不实行放权督抚的政策,允许地方进行自救。清政府这种政策调整的结果,造成国家权力由中央到地方的逐渐下移,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体制逐渐为以督抚为核心的地方分权...     详情>>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第05期 作者:李向荣
价格:¥17.00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