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苏轼
- 【朝代】:宋代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①,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③。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④。我欲乘风归去⑤,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⑦。
转朱阁,低绮户⑧,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⑪。
知识来源:邹德金 主编.名家注评全宋词·上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第154-155+157页.
- 注释
- 赏析
- 集评
①丙辰:熙宁九年(1076)。
②子由:作者弟苏辙字,时在齐州。
③明月二句: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④不知二句:唐人小说《周秦 纪》有诗:“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⑤归去:唐李白曾被称为“谪仙人”,谓如神仙谪降人世。苏轼也自比谪仙,故称登天为归去。
⑥琼楼玉宇:指月中宫殿美洁如琼玉所筑。语本《大业拾遗记》。《坡仙集外纪》载:“神宗读至‘琼楼玉宇’二句,乃叹曰:‘苏轼终是爱君。’即量移汝州。”按苏轼此词作于密州(1076),而“量移汝州”(1084)则是在谪黄州后,可能神宗于其谪黄州时才读到此词的。
⑦何似句:意为仿佛置身仙境哪像在尘俗的人世间呢?
⑧低绮户:月光低照进雕花门窗。一说:绮户指有丝绸帘幕的窗户。
⑨不应二句:宋司马光《温公诗话》:“李长吉(唐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以为奇绝无对。曼卿(宋石延年)对‘月如无恨月长圆’,人以为勍敌。”此则翻出新意。
⑩人有三句: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湘绮(王闿 运)诵此词,以为此‘金’安韵可当三语椽,自来未经人道。”
⑪婵娟:美好貌,此指明月。唐孟郊《婵娟篇》:“月婵娟,真可怜。”怜是爱的意思。
该词是咏中秋之名篇,宋代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苕溪渔隐丛话》)其受推崇可见一斑。词前小序指 出该词作于丙辰中秋,即神宗熙宁九年(1076),为怀念弟弟子由之作。时词人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
上阕望月。中秋佳节,皓月当空,词人举起酒杯对天发问,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之伊始,此非东坡独创,屈原《天问》、太白《把酒问月》、张若 虚《春江花月夜》诸篇已启其端。接着词人联想到神话传说中的广寒清虚 之府,因发“乘风归去”之想,大约词人心中想吾本仙境中人,安能久在尘俗间?仙风道骨是其本性,他读书至《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我国历来有品评人物流品之风尚,若东坡者,当属仙品一流,黄山谷将其比之谪仙不为过也。“归去”虽说出自词人之天性,亦时不我用,欲卷而怀之之意。然东坡终不能似陶渊明般毅然归隐,他说仙境虽好,然“高处不胜寒”,终非久居之地,似有意挑出天上的美中不足,以坚其在人世之心,且终其一生并未归隐。他到底不失儒者本色,不忘兼济天下之责。
下阕怀人。东坡与子由手足情深,他曾作诗说:“嗟余寡兄弟,四海一 子由。”词人此时与弟弟子由已七年不见,虽自请调往与弟弟任所相近的密州(时子由在济南),但相见的愿望还是无法达成,真是“咫尺不相见,实与千里同”。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无眠。下句词人质问月亮:为何偏偏要在人们别离之际显出圆满的样子,平添离人多少“月圆人不圆”的怅恨?但词人没有被这种怅恨的情绪所笼罩,他笔锋一转,说道人世之有悲欢离合,亦如月亮之有阴晴圆缺,此事自古而然,何足耿耿? 末尾发出“但愿人长久”的美好祝愿,兄弟虽不能欢聚,但能千里共赏一轮 明月,亦差足慰怀。
此词想象颇浪漫,感情极真挚,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又能以理智思辨达成和解,顺畅一气,境界豁达。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苕溪渔隐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张炎《词源》:此词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到。
李冶《敬斋古今黈 》:东坡《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只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时词手,多用此格。如鲁直云:“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蜺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盖效东坡语也。近世闲闲老人(赵秉文)亦云:“我欲骑鲸归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时真。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
王闿运《湘绮楼词选》:“人有”句大开大阖之笔,他人所不能。
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发端从太白仙心脱化,顿成奇逸之笔。
王国维《人间词话》:长调自以周、柳、苏、辛为最工。美成《浪淘沙慢》二词,精壮顿挫,已开北曲之先声。若屯田之《八声甘州》,东坡之《水调歌头》,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
黄蓼园《蓼园词选》:按通首只是咏月耳。前阕,见月思君,言天上宫阙,高不胜寒,但仿佛神魂归去,几不知身在人间也。次阕,言月何不照人欢洽,何似有恨偏于人离索之时而圆乎?复又自解,人有离合,月有圆缺,皆是常事,惟望长久共婵娟耳。缠绵之思,愈转愈曲,愈曲愈深。忠爱之思,令人玩味不尽。
张惠言《词选》:忠爱之言,侧然动人。神宗读“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句,以为“终是爱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