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安石
  • 【朝代】:宋代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知识来源:程浩平 主编.新课标高考古诗词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5.第234-236页.

  • 注释
  • 译文
  • 赏析

①遮望眼:挡住远望的视线。

②缘:因。

飞来峰上耸立着高高的宝塔,我听说在这里鸡鸣时分就可以看到太阳升起。我不害怕浮云遮住远眺的视线,不畏惧前路上的奸佞小人,只因为我已经站在最高的地方。

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公元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现在的浙江宁波)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路过杭州的时候,写了这首诗。这一年王安石三十岁。

第一句,八尺是一寻,千寻塔是极言塔高。第二句,“闻说”,就是“听说”。这两句是说: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第三、四句写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缘”是“因为”、“由于”的意思。

这首登高游览的小诗,体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看去很浅近,其实是用了典故。西汉时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唐朝的李白也写过同样意思的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表达了“不怕浮云遮住远望视线”的豪迈之气,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京ICP证040431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60号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8-2025 中国知网(CN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