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水青山”中绘就“金山银山”的江苏画卷
6月27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状况。记者获悉,2024年,在全省GDP增长5.8%、增量全国第一的同时,江苏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连续5年在国家治污攻坚成效考核中获优秀等级,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连续6年保持90%以上。
鱼与熊掌能否兼得?江苏的实践给出了响亮的答案。在GDP增长5.8%、增量全国第一的亮眼成绩单上,江苏生态环境质量也同步跃升: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完成,国家治污攻坚成效考核连续五年获评优秀,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六年超90%。这组看似“矛盾”的数据,恰恰是江苏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生动注脚。
生态底色提亮,发展成色更足。“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老百姓身边的生态变化,折射新时代以来江苏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连续七年保持Ⅱ类,宛若一条碧玉丝带;太湖连续十七年安全度夏,重现“明珠”光彩;近岸海域优良海水比例高达84.4%,土壤、声环境、辐射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这背后,是江苏以系统思维推进“江河湖海”协同治理的坚实步履:从长江“4+1”工程的深入实施,到太湖治理聚焦湖西片区、对40条重点河道“一河一策”精准施治;从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跃居992.3万吨/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高达93.7%,到依托“人工智能”+“水陆空天”一体化监控体系编织全国最密水质监测网。江苏以水为脉,串起生态治理的璀璨珠链。
一方净土和谐,制度创新护航。土壤是万物生长的根基。江苏坚持“防新增、去存量、控风险”,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动态更新,1543家单位完成隐患排查“回头看”,7个国家级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项目提前收官。更值得期待的是沿江1公里化工腾退地块的专项治理和化工园区地下水整治的强力推进。一方净土之上,万物和谐共生。江苏率先完成以县域为单元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更以法治刚性守护这份和谐——《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将全省22.49%的陆域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和管控区域,生态空间保护格局日益坚固,为万千生灵撑起制度保护伞。
攻坚污染遁形,永续发展筑基。生态环境治理需久久为功,江苏的持续攻坚让污染无处遁形。危险废物治理“收、处、管、打”四维发力,既深化收集体系、提升处置能力,更以制度完善与铁腕执法筑牢最后防线。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地区更是江苏治污担当的缩影:“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郑重承诺,换来连续十一年水质达Ⅲ类及以上、累计90亿立方米“一江清水”浩荡北送,这既是对北方的深情馈赠,也是江苏自我加压、勇担使命的生态宣言。
生态胜景,见证发展之变。当“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发展动能,绿色便成为江苏发展最动人的色彩。久久为功建设美丽江苏,以制度创新为笔、以科技赋能为墨、以全民共治为砚,在发展与保护的辩证统一中挥毫泼墨,定能成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江苏新图景。(江风)
责任编辑:李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