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文社科艺术书法/绘画/篆刻 在大成讲坛,讲出你的精彩!

作品简介:

中国人物画这种艺术形式,古代的画家运用线描来描绘他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物故事和现实生活。随着绘画工具的不断演变,逐渐地发展出新的技法,为世界美术领域作出了贡献。中国人物画历经两晋、春秋、唐、宋、元、明、清、近现代的不断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新风格。各个朝代的人物画家们,都努力地探索新的技法,为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添砖加瓦。

更多
收起
林清兰
中国画人物发展

中国画人物发展

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是中国书画中的一个大科目,通常就称为“人物画”。中国人物画以线条表现人物的神情,神似绘画。以注重质感、光影变化为特色。

人物画范围很广,以画面人物多少一般分为群像画和肖像画。前者以突出人物活动为主,后者以描绘人物形象的酷肖为主。二者表现的侧重点虽有不同,但都要求形神兼备,即不但人物形象符合人物的形体,而且要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气质和精神、神态等。人物的面部描绘的同时还要处理好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求得人物及人物动作和整体画布局(章法)的统一。

收起
第1章 中国人物画技法发展历史演变导语

中国人物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材料与技法不断出现。

收起
1.试论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进程
娄远琨
<正>中国人物画,是以人为研究和描绘对象的造型艺术。中国人物画以其独特的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存在于中国画坛,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人物画的起源问题,至今虽然还在历史研究中有待继续探索,但至少近千百年来,不论什么时期,对其传统的继承、创新与发展,都是我国历代艺术家的自觉与不自觉...     详情>>
来源:《创作评谭》 2007年第04期 作者:娄远琨
2.顾恺之《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的史学价值及文题辨析
陈池瑜
东晋顾恺之的《论画》全文和《魏晋胜流画赞》部分内容,因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转录得以流传下来,现代美术史论家俞剑华认为此两文的内容和题目不符,被张彦远颠倒了。本文经过辨析认为,张彦远所收录的两文内容和题目是相符的,是俞剑华理解有误。顾恺之在《论画》中对他见到的二十幅绘画作品论...     详情>>
来源:《美术研究》 2011年第03期 作者:陈池瑜
3.浅谈中国人物画在唐代的发展
毕剑锋
人物画是中国画里直接反映现实的一大传统画科。唐朝人物画继承和发扬了魏晋以来"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艺术追求。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空前广泛的对外文化交流,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辉煌成就,产生了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等一大批著名的人物画家。对后...     详情>>
来源:《大众文艺(理论)》 2008年第04期 作者:毕剑锋
4.略论唐代人物画成就
程心颖;邓刚
唐代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全盛期。在唐代绘画中,人物画占主流地位。外来的佛教和佛画深刻地影响着唐代的绘画,无论是题材内容、表现技法,还是人物塑造、色彩运用,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绘画题材除世俗的官僚贵族、宫廷仕女、凡夫俗子外,非尘世的佛、菩萨、天王等也大量出现。佛画的色彩被引进中国...     详情>>
来源:《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02期 作者:程心颖;邓刚
5.浅析唐代人物画的艺术魅力
黄越
唐代是我国古代人物画历史上的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在那个朝代孕育了一大批以吴道子、阎立本、张萱、周昉为代表的人物画画家,他们技艺精湛,热情奔放,其人物画具有反映客观现实生活、着重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人物形象被塑造得和颜悦色、丰腴饱满、神态细腻等特点。     详情>>
来源:《明日风尚》 2018年第10期 作者:黄越
6.唐代仕女画绘画语言探析
郭佩华
唐代仕女画因其传神的笔触深入刻画当时女性精神风貌而被作为当今中国画女性题材研究的重要课题。唐代仕女画——桃花粉妆、丰颊肥体,酥胸半露、衣袂曳地,真实的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也展示了开化中仍见保守、强调人性、追求自由的唐代人文风貌。唐代仕女画构图雅逸、形象丰美、技法娴...     详情>>
来源:《明日风尚》 2016年第09期 作者:郭佩华
7.浅谈宋代白描人物画
张小磊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中国画的精髓在于线条,其作为绘画中最基本的要素,在绘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较之西方绘画独具特色的优势所在。中国绘画的线条不仅能够充分体现物体的轮廓和结构,更能通过线条本身的笔墨来展现独特的审美价值以及意境和情感。白描作为一个独立的...     详情>>
来源:《艺术评鉴》 2017年第08期 作者:张小磊
8.元代道教卷轴人物画和杂画考略
耿纪朋;郑小红
元代文人画大兴,文人画家多通过画山水画来寄托对故国的眷恋,抒写郁闷不平的胸臆,追求笔情墨趣,故道释人物画比前代更少。少数善画道释人物画的画家也多以水墨或白描手法作画,以重笔墨之趣,不似前人注意庄严肃穆的形象。由于元代许多不满异族统治的知识分子遁入佛道教,尤其全真道教的兴起,成为...     详情>>
来源:《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 作者:耿纪朋;郑小红
9.试论人物画对元青花历史人物故事纹饰的影响
李维
<正>景德镇在元代就有了成熟的青花瓷。瓷胎釉面晶莹透亮,蓝色纹饰丰富精美。在元青花纹饰中,有一类是十分特殊的,上面拥有完整的历史人物故事。虽然这类作品在元青花中为数并不多,但它对景德镇青花瓷的文化品位的提升却有着特别的作用,对后来明清青花人物纹饰的发展,也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绘...     详情>>
来源:《创作评谭》 2018年第05期 作者:李维
10.浅论明代中国人物画的兴与衰
吴玉亮
<正>人物画从元代开始,已呈下降的趋势,到明代更是每况愈下。那时画家们普遍潜心山水,即使有人物画者,亦大多在画山水画之余,偶尔为之。故明人谢肇淛在其作于万历年间的《五杂俎》中就总结说:“今人     详情>>
来源:《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02期 作者:吴玉亮
11.明代书籍插图与人物肖像画关系研究
周玫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城市经济和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市民阶层的形成,促进了以戏曲、小说为代表的通俗文学的发展,戏曲、小说中的插图在继承宋元传统的基础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明代的人物肖像画家面对人物画的弱势格局和蓬勃兴起的书籍出版业,积极为书籍创作插图,两者之间形成...     详情>>
来源:《东南文化》 2009年第01期 作者:周玫
12.走向世俗的明清人物画
胡太南
中国古代人物画发展到唐宋,已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经过元代短暂的衰落,明清人物画重现一片生机,焕发出它的内在创造力,呈现一种复苏的趋势。明清人物画虽十分注重传统,但又表现出一种变革的倾向,一是题材上更加趋向市民大众,二是吸收西方绘画的元素,给古老的中国人物画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和生气...     详情>>
来源:《美术教育研究》 2012年第04期 作者:胡太南
13.从“以形写神”看清代仕女画
张彤
"以形写神"作为顾恺之的重要美学思想,形神兼具是人物画的灵魂。而在封建制度发展到相当成熟的清代,人物画特别是仕女画也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清代的仕女画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优雅、纤弱、幽郁的女性形象,给人们一种落寞哀愁的感觉,在封建礼教的苛制下,女性形象被弱化来衬托男性的强大,...     详情>>
来源:《艺术品鉴》 2016年第05期 作者:张彤
14.葫小乾坤大:清代人物画中的葫芦(上)
朱万章
<正>一一老者头戴草帽,骑驴行于溪山,一书童着青衫,肩扛大葫芦,疾行追随其后。两人乃山间行旅,山势嶙峋,杨柳依依,旁则水流潺潺,野花盛开。这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的宫廷画家冷枚在其《农家故事图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中描绘的山中一景。这本画册共计十二开,分别描写农家收获、儿童采果、塘...     详情>>
来源:《文史知识》 2018年第04期 作者:朱万章
15.葫小乾坤大:清代人物画中的葫芦(下)
朱万章
<正>三葫芦因其谐音,有福禄之意,故晚清以来的绘画作品中,常常可见其与长寿、纳福等寓意并置一画中,充分体现其传统吉祥物的属性。在"海上画派"代表作家任熊(1823-1857)的《麻姑献寿图》(浙江省博物馆藏)中,就可见到这种图像符号。画面上,麻姑手持瓷瓶,对面的老者左手托桃,右手持杖,杖上悬一葫...     详情>>
来源:《文史知识》 2018年第05期 作者:朱万章
第2章 名家中国人物画技法解析导语

两晋、唐、宋、元、明、清以来画家们都在对中国人物画的技法进行探究变革。

收起
1.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
卫嘉
<正> 顾恺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著名画家,在绘画创作和绘画理论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一生创作了许多绘画作品,由于时代的久远,今天我们已无法看到他的真迹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是宋人的摹本。不过,这摹本仍保留着六朝时的绘画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顾恺之和他那个...     详情>>
来源:《文史知识》 1985年第08期 作者:卫嘉
2.浅谈吴道子的画风
赵小燕
吴道子是一位多产而优秀的佛教壁画艺术家。史称其"凡画人物、佛像、鬼神、禽兽、山水、台殿、草木"皆冠绝于世,国朝第一。吴道子人物画的出现,是中国人物画史上的光辉一页。他吸收民间和外来画风,确立了新的民族风格,即世人所称的"吴家样"。就人物画来说,"吴装"画体以新的民族风格,照耀于画坛...     详情>>
来源:《学园(教育科研)》 2012年第07期 作者:赵小燕
3.张萱与周昉的仕女画比较研究
高苏
选取张萱与周日方二人的代表性仕女画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为研究对象,通过绘画题材的选择、人物形象的特点及风格上的世俗化倾向三个方面来归纳二人仕女画的相同点;通过构图、色彩运用及主题思想表达三个方面的分析来探究二人仕女画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以唐代社会的...     详情>>
来源:《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08期 作者:高苏
4.元代美术家赵孟頫传论
凌明
<正>一、宋元变革影响下的元代绘画 1279年,蒙古铁骑终于如汹涌的钱江潮水闯进了南宋都城杭州,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以元代宋的鼎革之变。数百年的分裂局面结束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了。但是元初的统治者“只识弯弓射大雕”,挟其军事上的威力,在广袤的版图内厉行野蛮地专制统治,竟然将中国人分...     详情>>
来源:《新美术》 1996年第01期 作者:凌明
5.元代王绎人物肖像画及其理论研究
黎冰颖
本文以元末人物画家王绎仅传的作品《杨竹西小像》及其理论著述《写像秘诀》为对象,从《杨竹西小像》的画面特征以及《写像秘诀》中"通晓相法""真性情"等观点入手,探讨了王绎的人物肖像画及其理论,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写像秘诀》对后世人物画理论撰述所产生的影响。     详情>>
来源:《美术界》 2018年第05期 作者:黎冰颖
6.陈洪绶艺术成就与明代人物画的蜕变
黎冰颖
<正>明末清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改朝换代的年代,特殊的历史气氛直接导致了中国学术界思想的大变动,中国传统的理学与经学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面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危机,以顾宪成、高攀龙为首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创立了著名的东林书院。     详情>>
来源:《美术界》 2008年第04期 作者:黎冰颖
7.丁云鹏尚奇人物画风探析
孟宪伟
丁云鹏是晚明徽州画坛上的一位知名画家,其人物画在师法古人的基础上,不断融入自己的审美情趣,人物造型渐趋夸张,线描愈发古朴厚重,并展现出浓厚装饰情趣。丁云鹏的人物画引领了晚明尚奇绘画风尚,并对清代人物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详情>>
来源:《西北美术》 2018年第02期 作者:孟宪伟
8.论任伯年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李菖春;刘韬
任伯年的人物画在中国人物画发展史上是十分重要的,研究任伯年的绘画艺术特色可以很好地理解画家的艺术作品,从很多方面去深刻感受任伯年绘画艺术的精神。本文从造型、题材、构图、设色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与分析,以便了解任伯年人物画的艺术精神与深远影响,领略画家的人格魅力。     详情>>
来源:《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04期 作者:李菖春;刘韬
9.徐悲鸿与蒋兆和人物画的比较研究
遇炳阳
本文主要对徐悲鸿与蒋兆和的创作实践和典型作品进行比较研究,论证他们各自水墨人物画的特点,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以此学习和借鉴他们的艺术理念,在秉承水墨人物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中西融合的艺术道路。     详情>>
来源:《美术大观》 2013年第05期 作者:遇炳阳
10.浅论社会转型下的周思聪人物画
李娜
二十世纪的中国人物画经历了许多的变革,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徐悲鸿、蒋兆和开创的写实主义新画风。周思聪早期继承了二者的风格特征,用传统的笔墨语言直面现实生活;后期则用现代绘画语言切入当下现实生活,既融汇了西方现代构成艺术,同时又关注中国审美文化。在当时的文化语境与时代背景下...     详情>>
来源:《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年第08期 作者:李娜
第3章 现代中国人物画技法传承与创新导语

近现代的画家们,在继承传统的人物绘画技法时,时时不忘创新。

收起
1.论传统中国人物画的构图特点
占必传
从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民族性特征出发,分析了传统中国人物画的构图特点;以不同的时空关系构成画面散点透视;以“我”为中心构成画面主体形象;以尊卑主次间的关系构成夸大的画面形象。并进而从哲学精神、宗教精神、伦理精神等方面剖析了形成这些特点的深层根据。     详情>>
来源:《黄冈师专学报》 1997年第02期 作者:占必传
2.论中国人物画的“以形写神”
崔国阳
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题的绘画形式的总称,是中国国画中的一大画料,人物画的特点是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随着人物画的逐渐发展演变,在人物画的创作中,"以形写神"是中国画艺术实践的产物,更是中华民族传统国画艺术的基本造型法则。在人物画的创作中,能否坚持以形...     详情>>
来源:《赤子(上中旬)》 2015年第02期 作者:崔国阳
3.论中国人物画笔墨的继承和发展
陈剑
中国人物画的表现形式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多种风格和流派以及独特的绘画理论和造型体系。人物画笔墨传统应在继承中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才能展示旺盛的生命力。     详情>>
来源:《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 2001年第02期 作者:陈剑
4.中国人物画线条艺术探析
徐茜
本文从线条艺术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的成长和线条是中国人物画的灵魂两个方面进行概述,进而通过中国人物画线条基本类型、线条练习及运用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人物画的线条艺术。     详情>>
来源:《美术大观》 2013年第04期 作者:徐茜
5.中国人物画意象造型的传承演变与时代特征
王彦军
以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为主要表现对象的人物画是中国画各画科中最能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因此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人物画中的人物造型是画面构架与表现的核心,与其相关的创作离不开对人物造型的设计和把握。因此,对中国人物画意象造型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中国人物画...     详情>>
来源:《美术教育研究》 2015年第17期 作者:王彦军
6.对中国人物画创作创新的认识与反思
王彩凤
自古以来,我国的文化长廊里始终承载着画作这一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生活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对中国人物画的创作与创新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中国人物画创作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不断融入新元素,而这些元素又和其所处的时代紧密相关。本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人物画创作与创新精...     详情>>
来源:《艺术科技》 2017年第08期 作者:王彩凤
7.写生及其在中国人物画学习中的意义和作用探析
郭方明
写生不但是中国人物画中直接针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而且是西方写实绘画中最为基本的一种观察方式和训练途径。虽然写生在20世纪初期才被引入中国,但是它却被迅速地接受和采用,目前已成为中国人物画学习中最常用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之一。虽然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一般不将写生看成成品绘...     详情>>
来源:《美术教育研究》 2012年第16期 作者:郭方明
8.造型与笔墨——对当代中国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思考
吕国钢
<正>在当代中国画的实践与理论的探索中,如何界定并如何坚持、丰富其核心审美价值始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当代中国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既需要准确生动的造型,同时更需要与中国画造型特点相适应的笔墨语言体系。唐代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中言:"夫象物必在形似,形似须全其...     详情>>
来源:《美术》 2017年第05期 作者:吕国钢
9.中国当代写意人物画发展探究
田茂荣
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物画曾经在汉唐光耀画坛,早在三国两晋时期中国画就有"人大于山"的历史记载,由此可以中国人物画在古代的历史地位,然而,随着宋元文人山水画、花鸟画的兴起,之后的千年,中国人物画日渐趋微。如今,随着人们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求的日益增长,中国当代写...     详情>>
来源:《大众文艺》 2016年第23期 作者:田茂荣
10.工笔人物画的历史传统与现代发展
张鸣
以工笔人物画的造型规律和赋彩特色为切入点,梳理其数千年累积的艺术传统,结合中国近代的历史变革从价值本体的角度探寻工笔人物画的现代发展。     详情>>
来源:《齐鲁艺苑》 2013年第04期 作者:张鸣
11.浅谈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的材料发展
罗敏
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在材料方面的探索与发展,从远古一直持续到近代鸦片战争时期。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审美趋势下,更需要艺术家进行材料方面的探索和拓展,只有这样才能将当代工笔重彩画推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高度。     详情>>
来源:《大舞台》 2011年第03期 作者:罗敏
12.浅谈高温色釉人物画的创作
刘明亮(刘弼)
<正>高温色釉人物绘画是近代陶瓷装饰艺术的佼佼者,是景德镇陶瓷艺术史的骄傲,是最具时代性的陶瓷装饰艺术新瓷种。高温色釉怎样与人物画有机的结合,如何运用高温色釉装饰陶瓷器皿,以表现和抒发自己的创作情感,描绘出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画面,为此,笔者谈谈高温色釉与人物画的创作。一、颜色釉...     详情>>
来源:《景德镇陶瓷》 2011年第06期 作者:刘明亮(刘弼)
13.论中国画人物画的变革弘扬
孙敬会
<正> 引言中国绘画史流宗末,起源渊古,画科形式交错,蝉嫣递展,各相竞弛,画体缤纷,云蒸霞蔚。其中,“人物画”作为一门单就绘画题材来讲,表现着社会生活主体的分科艺术,在数千年绘画历史上,始终居于艺术表现题材的主流位置。人物画的兴衰,直接体现了社会的政治思想面貌和经济繁盛情况,反映了人...     详情>>
来源:《齐鲁艺苑》 1993年第03期 作者:孙敬会
价格:¥21.00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